有關元宵節詩詞

有關元宵節詩詞

  古人眼中的元宵節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有關元宵節詩詞,歡迎參考閱讀!

  觀燈樂行

  唐代: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譯文

  帝王之都,到處月光如水,花燈如山, 裝飾華麗的香豔的馬車堵塞了寬敞大道。 身處閒暇卻無緣目睹中興之年元宵盛況, 只得帶著羞慚隨著老鄉去觀看迎接紫姑神的廟會。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代: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淒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裡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代: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譯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裡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雲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古蟾宮·元宵

  明代:王磐

  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裡有鬧紅塵香車寶馬?祗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詩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簡析

  這首散曲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小令描寫了往年元宵節的熱鬧、歡樂氣氛,同時又寫了寫作當年元宵節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對比,反映出明代國家日漸衰敗,百姓生活每況愈下的情形,對老百姓的苦難生活深表同情,對官府的殘酷統治表示強烈不滿。

  此曲用“今歲”、“往歲”的對比手法, 描寫了元宵節冷落的景象。“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 怨也千家。”正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實況和廣大人民對反動統治的憤懣情緒。據《堯山堂外紀》載:“弘治、正德時,‘高郵元宵最盛, 好事者多攜佳燈美酒, 即西樓為樂。……後經荒歲苛政, 閭閻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這段話正可做為這首小令的最佳註腳。

  水龍吟·詠月

  宋代:晁端禮

  倦遊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香散梅梢,凍消池面,一番春信。記南樓醉裡,西城宴闋,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幾,早人驚、潘郎雙鬢。當時體態,如今情緒,多應瘦損。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憑欄干,但有盈盈淚眼,羅襟搵。

  鑑賞

  起首二句先把詞人可悲的身世揭示出來。“京洛風塵”,語本晉人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此處蓋喻詞人汴京官場上的落拓不遇。“病酒”,謂飲酒過量而身體不適。詞人由於政治上不得意,常以酒澆愁。可是酒飲多了,反而沉醉如病。官場失意,酒病纏身,境況可謂慘矣,復著以“無人問”三字,其羈旅漂零之苦,尤為難堪。

  此詞開門見山,句句寫實,與一般長調大異其趣。接下來,詞人的視線從住處的視窗向外探視,無邊夜色,盡入毫端,化實為虛一下子,詞境變得空靈了。詞人寫道:九衢上的殘雪斑斑駁駁,天空中的朦朧淡月照進千門萬戶。詞人這清淨、潔白的世界裡,胸襟自然為之一暢。接著夜風送來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經融解。這些景物上都被詞人抹上了一層感情色彩,彷彿是他的心靈附著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軀與心靈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漸漸輕鬆了,開朗了。此刻,他不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來臨,不僅感受到春天的資訊已經來到,而且他的思緒也回覆到往年醉酒聽歌的快樂生涯。“南樓”,指冶遊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鄭門外金明池和瓊林苑,都是北宋時遊覽勝地。這裡以對仗的句式強調當年的豪情勝概。特別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語出之,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更見其豪情萬丈。

  過片又寫目前衰顏,從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來,與起首二句遙相對映。“潘郎雙鬢”,謂兩鬢已生白髮,語本潘岳《秋興賦》:“餘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屈指”二字是起點,點明詞人是算計,以下都是寫算計中的思維活動。詞人不僅驚覺自己早生華髮,而且聯想到對方如今愁苦的情緒,於是深感她的形容應該已經消瘦。“多應”二字,表明這是想象和狡滑,而一往深情,皆寓其中。以下三句,是這種感情的延伸。“馬上牆頭”,語本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至此,方正面點出詞人昔日曾與一位女子邂逅。但無情的歲月凋謝了彼此的容顏,即使相逢恐亦不敢相認,言之不勝傷感。款款深情娓娓道來,情韻悠然相生,筆鋒收縱自如。

  結尾三句,設想對方憑闌凝望,羅襟搵淚。此處全用情語作結,卻收到餘味無窮的藝術效果。運用移情手法,詞人晁詞把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慨化作盈盈淚水,風格纖弱。搵者,拭也。

  此詞以精湛的結構、聲韻和語言,抒發了作者仕途上和愛情上的挫折所帶來的失意與苦悶,寄託了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詞情景交融,對仗工整,色澤濃淡相宜,結構疏密相間,一氣呵成,讀來令人一詠三嘆,堪稱絕妙好詞。此詞無論詞的結構、聲韻、用字設色等方面都顯示了作者的當行本色,將其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抒發得淋漓盡致,動人心魄。

  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宋代:周端臣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訝客神猶寒,吟窗易曉,春色無柳。梅梢。尚留顧藉,滯東風、未肯雪輕飄。知道詩翁欲去,遞香要送蘭橈。清標。會上叢霄。千里阻、九華遙。料今朝別後,他時有夢,應夢今朝。河橋。柳愁未醒,贈行人、又恐越魂銷。留取歸來緊馬,翠長千縷柔條。

  譯文

  殘月未落,在地上留下昏暗的影子。在這樣一個元宵剛過的早春時節,我與客人吟詩酬唱度過了這送別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曉。春寒料峭,讓我對即將遠行的詩友無限憐憫,更加上春意未濃,讓人心緒無聊。

  眼前突然出現幾樹早幾樹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數朵殘梅在迎風怒放。潔白的花兒好像對誰依依不捨似的,在東風中滯留殘存,不肯像雪花一樣隨風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遠去,所以用撲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憂傷的心。

  你文采高逸,一定會像那明月一樣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讚歎。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華與我相隔千里之遙,路途險阻,今後若欲相見,將會非常困難。今朝分別的情景,我想一定會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會時時再現於你我今後的夢境裡的。

  在那河橋兩側,楊柳尚未睜開惺鬆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給友人,又恐怕它還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傷感。暫且留著它吧,等到將來某一天友人重來,楊柳一定是萬條柔枝披拂,那時再以綠柳繫馬,定能挽留得住柳繫馬,定能挽留得住他。

  解語花·上元

  宋代:周邦彥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譯文

  蠟燭在風中燃燒,夜露浸溼了花燈,街市上燈光交相對映。皎潔月光照著屋瓦,淡淡的雲層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飄然欲下。衣裳是多麼精緻素雅,南國少女個個都細腰如掐。大街小巷簫鼓喧騰,人影攢動,條條路上幽香陣陣。

  不由想起當年京城的燈夜,千家萬戶張燈結綵如同白晝。姑娘們笑盈盈出門遊賞,香車上不時有人丟下羅帕。有緣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馬相隨塵土飛灑。今年的京城想必依舊,只是我舊日的情懷已全衰謝。鐘漏輕移時間不早,趕快乘車回去吧,任憑人們去盡情歌舞玩耍。

  古蟾宮·元宵

  明代:王磐

  聽元宵,往歲喧譁,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裡有鬧紅塵香車寶馬?祗不過送黃昏古木寒鴉。詩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風,憔悴了梅花。

  簡析

  這首散曲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小令描寫了往年元宵節的熱鬧、歡樂氣氛,同時又寫了寫作當年元宵節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對比,反映出明代國家日漸衰敗,百姓生活每況愈下的情形,對老百姓的苦難生活深表同情,對官府的殘酷統治表示強烈不滿。

  此曲用“今歲”、“往歲”的對比手法, 描寫了元宵節冷落的景象。“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 怨也千家。”正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實況和廣大人民對反動統治的憤懣情緒。據《堯山堂外紀》載:“弘治、正德時,‘高郵元宵最盛, 好事者多攜佳燈美酒, 即西樓為樂。……後經荒歲苛政, 閭閻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這段話正可做為這首小令的最佳註腳。

  女冠子·元夕

  宋代: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裡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譯文

  蕙蘭花散花出陣陣幽香,雪後的晴空,輝映著池沼館閣猶如畫景風光。春風吹到精美的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簫管樂齊鳴。琉璃燈綵光四射,滿城都是笑語歡聲。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車水馬龍,萬眾歡騰。何況近年來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歡逛燈。

  江城冷落人聲寂靜,聽鼓點知道才到初更,卻已是如此的冷清。請問誰能向天公,再度討回以前的繁榮升平?我剔除紅燭的殘燼,只能在夢境中隱隱約約重見往年的情景。人來人往,車聲隆隆,手持羅帕的美女如雲。我正想用吳地的銀粉紙,閒記故國元夕的風景,以便他日吊憑。我笑嘆那鄰家梳著黑髮的姑娘,憑倚窗欄還在唱著“夕陽西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