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祝福詩詞
新春祝福詩詞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新春祝福詩詞,敬請關注!
除夕習俗,基本按古例而行,主要活動有祭祀天地等敬神禮儀、貼春聯、親朋團聚、吃年夜飯、飲屠蘇酒、吃五辛盤、鑼鼓、歌舞、燃放爆竹等。到了晉代,除 夕夜守歲習俗已很普遍,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南北朝時有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如梁朝詩人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中寫道:“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反映了一戶書香門第守歲待曉的情景;梁朝詩人庾肩吾在〈歲盡應令詩〉中寫道:“歲序已雲殫,春心不自安。聊開百葉酒,試奠五辛盤。”
隋唐時期,除夕守歲之風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寫的兩首著名的守歲詩,描繪除夕夜他和群臣一起迎新年,辭舊歲的情景。
一首是〈於太原召侍臣賜宴守歲〉:“四時運灰琯,一夕變冬春。送寒餘雪盡,迎歲早梅新。”描寫冬春於交替之時,餘雪將化盡,新年的梅花早早的吐出新芽的情景;一首是〈守歲〉:“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捲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年終歲寒,冬雪消融,和煦的春風吹進宮中,階下的梅花吐蕊盛開,清香撲鼻。
這些詩再現了唐時守歲之風,也表現出唐太宗作為開明君主,勵精圖治,在召示群臣之際,見到的全是欣欣向榮之意,體現出天朝一統的大唐氣象。
唐代詩人董思恭在〈守歲〉詩中寫道:“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描寫除夕之夜紅燭高照,人們滿懷欣喜迎新年的場景;詩人杜甫在〈杜位宅守歲〉詩中對守歲場景也描繪的非常細緻生動:“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唐代神童詩人史青五歲作〈除夕〉寫道:“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詩中道出了星移斗轉,寒盡春回的情景,而詩中的“催”字,透露了作者自覺時間緊迫,同時也勉勵世人,歲月催人,時不我待,必須從年頭就珍惜時間。
唐代守歲詩中也有一些思親懷鄉之作。因漂泊在外、客居他鄉於除夕不能回家與親友團聚的遊子,此時心已飛往遙遠的故鄉。如白居易在〈客中守歲〉中寫道:“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巾”;崔塗在〈除夜有懷〉中寫道:“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戴叔倫在〈除夜宿石頭驛〉中寫道:“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這些詩歌都道出了遠方遊子對親朋好友的思念。
到了宋代,沿襲唐守歲之風更盛。《東京夢華錄.除夕》中記載:“是夜,禁中(宮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蘇軾〈守歲〉詩中︰“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將除夕夜孩子們歡聚守歲的形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他還寫道:“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尤可誇。”這短短二十字,字字敲得響,句句有力量,明確地告誡人們,時間雖然寶貴,但是過了今年還有明年,最可怕的.是虛度年華,一事無成。
因此,即使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也應該努力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宋代胡浩寫的︰“須知今歲今宵盡,似頓覺明年明日催”,也抒發了詩人對時光如流、歲月不居的人生感悟。
宋代詩人陸游在〈除雪夜〉中寫道:“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描寫詩人在飄雪的除夕夜,守歲到四更天,準備的喝過能辟邪的屠蘇酒還沒喝,又拿起毛筆在燈下寫春聯的情景。
明代萬曆《嘉興府志》中記載:“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碨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明代詩人葉顒在《己酉新正》中寫道:“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描繪冬盡春來,春滿山河,梅柳吐綠,松竹婆娑,醉飲屠蘇酒,歡快無窮。
明代文徵明擅長詩畫,在他二十五歲那年的除夕,揮毫賦詩,一方面感嘆:“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幾番除。”另一方面又記下自己的志趣,〈除夕〉:“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可以看出,詩人自勉要珍惜光陰,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除夕守夜:“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清代詩人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寫道:“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形象地描述了除夕夜人們一夜不眠守歲的場面。
詩人趙翼在〈除夕〉詩中寫道:“燭影搖紅燄尚明,寒深知己積瓊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描寫詩人八十五歲時老當益壯的心情。詩人黃景仁在〈癸巳除夕偶成〉中寫道:“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全詩動中取靜,含蓄深沉地道出人們歡聲笑語過除夕,自己卻“悄立市橋”看星星的情景和心境。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除夕守歲,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文化,演繹著人們對天地神明的敬奉和感恩;對春天來臨的喜悅;渴望祥瑞降臨;反思自己所為,沒做好的要在來年做好,喚醒人們的正見,迴歸人純真、善良的本性。火樹銀花,笙簫鼓樂,古代詩人們則以其生花妙筆描繪在這除舊迎新之際,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以下是分享一些關於新春的詩詞: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2.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3.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4.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
6.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7.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8.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9.癸已除夕偶成
(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10.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11.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12.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13.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14.賀新年·詩詞新調
李磊(詩詞新調創始人)
紅日暖門楣,梅花綻春雷。
盤託三山秀,雲湧琥珀杯。
歸來不是客,席上歌兒飛。
圍坐心愈熱,東風醉幾回?
15.《新年作》
【唐代】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16.《迎春》
【清代】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