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李煜《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是一首悲秋思人的詞。風格屬中期作品。下面是詩文具體介紹!

  《採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轆轤金井梧桐晚,

  幾樹驚秋。

  晝雨新愁,

  百尺蝦鬚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皺,

  回首邊頭。

  欲寄鱗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譯文

  深秋時節,梧桐樹下,轆轤金井旁,落葉滿地。樹木入秋而變,人見秋色而愁。手扶百尺垂簾,眼望窗外細雨,舊愁之上又添新愁。

  閨中的思婦獨守著瓊窗,想到韶華漸逝,心願難成,怎不雙眉緊皺,愁在心頭。回首邊地,徵人久無音訊。想要寄書信,可是黃河寒波滔滔,溯流難上,思婦只能在孤獨寂寞中苦苦守望。

  作品賞析

  註釋

  1.轆轤:從井中汲水的器具.金井梧桐:古代常用此來表示晚秋.

  2.驚秋:別作"經秋".驚秋有兩解:一說梧桐樹吃驚秋天的到來.一說秋風驚動了梧桐.可並存理解.

  3.新愁:別作"和愁","如愁".和:伴隨.

  4.蝦鬚:因簾子的流蘇細長,如同蝦鬚,故用蝦鬚借代珠簾.

  5.瓊窗:裝飾華麗的窗子.春斷:春盡.別作"夢斷".雙蛾:別作"雙娥".蛾,蛾眉.指婦女細長的眉.

  6.邊頭:極遠的地方.

  7.鱗游:游魚.古人有把信放在魚狀的匣子裡傳遞的習慣.故多用"雙魚","雙鯉","魚信"之類的詞指代書信.

  8.九曲:別作"九月".因黃河河道多迂迴曲折,故用九曲指代黃河。九在這裡是約數。溯:通"泝".逆流而上。

  賞析

  這是一首悲秋思人的`詞。風格屬中期作品。

  上片狀景,寫悲秋感懷。梧桐葉落金井上,已是晚秋景色。秋風驚落了梧桐葉,細雨偏更惹秋思。細長的珠簾捲起來掛在玉鉤上。這裡用白描的手法,將轆轤,金井,梧桐,晝雨,蝦鬚,玉鉤這幾樣事物,用愁貫穿,使本來無關聯的事物有了內在的聯絡.使整首詞,瀰漫著一種清冷深秋的愁緒.一個驚字,不僅是秋風驚落了梧桐,更驚動了女主人公的內心.舊恨未平,又添新愁.

  下片抒情,寫相思難寄.晚秋的景色,不僅斷送了春光,也令女主人公,想起了離別的人.春在這裡不僅指春天,也指男女間的愛情.想到離別的愛人,她不禁皺起了眉頭.她望向遠方,卻看不到離人的身影.想將相思寄到遠方,可是黃河九曲,如此寒冷,連魚也無法逆流而上,也就無法將書信傳遞到思念的人手中.

  這首詞表面看來,是一首閨閣悲秋之作.但是聯絡時代背景,當時鄭王北去未歸,也可以理解為後主思念弟弟的感情流露.結句不說人在遠方無法傳遞書信,卻怪黃河九曲寒冷,游魚無法逆流而上將書信傳遞.化用典故,將書信活化為游魚.但即使是書信化為游魚,仍無法寄去相思.抑鬱感懷之情,就更令人難耐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