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文學的個性表現

李白文學的個性表現

  俗話說:文如其人。個性極其鮮明的李白,其文學創作也必然非常的個性化,無論是李白詩歌的抒情方式、表現手法,還是語言特徵,謀篇佈局,都體現了李白自信豪邁、天真自然和自我張揚的個性特點,正是這種李白式的文學表現為中國古代文學史留下了一座瑰麗的藝術高峰。

  (一)在抒情方式上

  1、強烈的自我意識和濃厚的主觀感情色彩

  李白畢生追求個人的獨立自由以及個性的自我張揚。與他熾熱的感情和自信豪邁相適應,他的詩歌也重在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感情的表達上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一瀉千里”,他的大部分詩作都是詩人直接介入,具有相當濃厚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讀其詩如見其人,表現出極其鮮明的個性化特徵。為了表明自己有才能而清高,他就說:“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這首詩以戰國齊人魯仲連的典故,突出地表現出詩人的恃才傲物。當被詔入京,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和得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的狂喜和豪情,那種孩童般的毫不掩飾的情態躍然紙上。“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別內赴徵》)此詩以詼諧的語氣,反映了一種春風得意的心情。《上李邕》篇中以大鵬自比,除了表現遠大的抱負之外,那種蔑視一切世俗的氣概以及他自信、灑脫和歷經坎坷而毫不氣餒的風姿,讀來猶如親眼目睹:“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當他對現實不滿時,就異想天開地“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登太白峰》),表現了自己意欲遠離世俗塵囂的願望和美好憧憬。他還常常自命不凡,喜歡自我表現,情感表達率真,絲毫不加掩飾。他傾訴“人生在世不稱意”,想“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追求人生的快意,講求生活的盡興,讓生命之流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這種氣勢無疑源自於詩人自信豪邁和自我張揚的個性,是生命在自由地奔放。正是因為李白敏銳把握並準確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他的詩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天真純潔和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

  李白還有一部分詩歌,讀來總會有一種如臨其境、如置其身的感覺,並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每個人都曾經歷又沒能好好體味的天真純潔、百無禁忌、如夢似幻的美好世界。聞一多先生曾一語破的,別出心裁地指出:“他(李白)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時的天真,那神秘的悵惘,聖睿的憧憬,無邊際的企慕,無涯岸的豔羨,便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也許做個詩人比較容易,但做個真實的詩人卻很難。李白天真自然的個性使他的感情世界洋溢著童趣和童真,他把自己的詩美潑灑人間,使人間有了亮麗的風景。比如《與賈至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氵邕)湖》:“剪落青梧枝,邕湖坐可窺。雨洗秋山淨,林光澹碧滋。水閒明鏡轉,雲繞畫屏移。千古風流事,名賢共此時。”這是一幅十分淡雅的水墨畫。

  詩人銳敏地抓住邕湖雨後新霽的動人景色,加以細緻的描繪。“雨洗秋山淨,林光澹碧滋”,用“淨”概括雨後秋山,用“滋”形容林光澹碧,的確是神來之筆,用詞異常精妙。他不僅寫出了眼前動人的風景,而且巧妙地滲透了詩人的感受,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在空氣清新林花芬芳下的愉悅和陶醉的心情。“水閒明鏡轉,雲繞畫屏移”,以“明鏡”喻湖水,以“畫屏”比林山,更用“轉”“移”這兩個字寫出的了湖光山色流動變幻的狀態,寫出了邕湖一帶的山水之美。詩人觀察精細,感受深切,使這首詩秀麗而不落於纖巧,意工而不傷於雕琢,確是一首自然清新玲瓏剔透的好詩。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成了千古絕唱,自然天成,深深打動了多少思鄉人的心靈。這種超凡脫俗的童趣絕對是他成為詩仙的內在動力。同樣是喝酒,作為一個酒仙,李白就有奇思妙想。請看天,“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請看地,“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他的結論是:“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月下獨酌》之二)同樣是賞月,他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凌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憐?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當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裡。”月光皎潔,照亮了中國文學的殿堂,而中國文學的殿堂,也因了李白的把酒問月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再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的神似,“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的超然淡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的清新自然。李白個性的天真自然使他的詩作也充滿了與杜甫沉鬱頓挫之老境美不同的飄逸奇放之美。唯有李白這樣一個擁有獨特個性的詩人才能面對自然,面對社會,仍不懈地追求本真自我,追求颯爽飄逸。

  (二)在表現手法上

  1、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誇張

  李白創作手法上的顯著特徵即想象豐富驚人,誇張極為大膽奇特,這正是李白豪邁狂放的個性所要求的。他在詩歌中熔鑄神話傳說,借神仙、借大鵬、借天馬、借歷史人物、借酒抒發噴薄而出的激情,形象鮮明,奔放無比,有著神奇的魅力。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贊曰:“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注4)比如《秋浦歌》之《白髮三千丈》:“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白髮三千丈”一句,傳誦千古,使歷代多少詩才出眾的詩人為之嘆服傾倒。此詩之妙,不僅是因為成功地運用了誇張格的修辭手法,使感情表現得十分強烈,而且在構圖設計上也別具匠心,表現得十分巧妙。

  “白髮三千丈”這起句突兀得令人吃驚,破空而來,無法詮釋,接著用“緣愁似個長”補充和闡釋首句。因為愁而生白髮,不僅滿頭白髮,而且竟有“三千丈”之長,可見憂愁之深廣。“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詩人用鏡子一照,滿頭白髮,恰似落了厚厚的一層白霜。用反問句緊扣首句,用秋霜作比,使詩意加深。再比如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中詩人馳騁想象,運用誇張,借古代神話傳說,“雲臺閣道連窈暝,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和雄奇。

  當想象、誇張不足以表達其奔放激越的情感時,李白便藉助於富有浪漫色彩的夢。他的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便是以夢遊來馳騁想象,夢中的神仙世界,絢麗多彩,“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奇情奇景,令人神往。而夢醒後夢境與現實的比較,使他不由得感慨萬分,引出結尾兩句點題之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李白蔑視權貴的.錚錚鐵骨和熱愛自由的人生追求。還有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現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李白的筆下,各種事物透過想象、誇張等手法,彷彿可以任意擴大,幻化萬千。這是李白的大膽創新,更是他對生活深刻感悟的結果,而他的個性才情也在這些詩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