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李白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評價:“李白之詩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詩德參天地,源於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李白一共寫了多少首詩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李白,想必大家對這個人物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的美譽。

  李白一生博聞多識,寫下了許多飄逸優美的詩歌。李白所寫的詩,用詞精美,字裡行間充滿了飄逸之美,給人以美的享受,無愧於唐代最偉大的詩人這一稱號。

  根據史料的記載,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出生的地點大約是在西域的碎葉城。李白從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的時候他就能夠背誦六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神童。等到李白十五歲時,他出口成章,寫得一手好詩。李白寫的詩受到了當時上層名流的賞識,李白也變得愈發有名了。不同於尋常讀書人參加科考步入仕途的經歷,李白一直很喜歡習武練劍,想要做一名浪跡天涯的俠士。

  公元724年即開元十二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鄉。在李白仗劍遠遊的途中,李白感慨於美麗壯闊的自然風景,寫下了無數詩歌。等到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已經四十二年歲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唐玄宗在看過李白的詩集後,立即召李白進宮,並親自去迎接他。最後,唐玄宗封李白為翰林,隨時陪伴在他左右。但好景不長,有許多人嫉妒李白能夠得到唐玄宗的賞識,李白自己也厭惡當時奢靡的生活,於是李白便遠離了宮廷。

  公元762年,已經六十二歲高齡的李白因病而亡。李白在臨死之前還寫下了一篇名為《臨終歌》的詩詞,這篇詩歌總結概括李白的一生。

  李白寫了多少首詩

  詩仙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大詩人,如果把文學比作一種武器,那麼李白的詩歌就是所有武器中最華麗的一種,也是最自由的一種,在他的筆下,沒有束縛,不按常理,不按世情,以一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自信展現著自己的內心。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創作了很多的詩歌,在全唐詩之中收錄了其中的900多首,而到了現在又陸陸續續補充了一部分,大概有1000多首,而李白自稱自己有萬首詩,至於是真有這麼多失傳了還是李白酒後的豪言,或者說放在心中還沒有寫出來就不得而知了。李白生在盛唐時期,安史之亂的時候他已經老了,所以李白的詩歌大多浪漫氣息濃厚,豪氣十足,無論是七言詩,還是五言絕句都是史上少有的名篇佳作,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一生詩作頗豐,流傳甚廣,這裡為大家介紹一首流傳最廣的《靜夜思》。這首詩大概隨便找個小學生都會背,作為中國現在流傳最廣的詩歌之一,它實在是太樸實了,沒有什麼複雜的詞彙,也沒有深奧的引用化用,簡簡單單的話語,就像是兒歌一樣,卻打動了無數的成年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坐在床上,月光照在地上,或許很多人覺得奇怪,既然在床上為什麼抬頭就能看到月亮呢?難道房子破了嗎?其實不然,馬未都等人認為“床”並不是現在的床,而是一種長板凳,試想一下,當時李白坐在板凳上,喝著酒,看看月亮,想起了故鄉,多麼詩意啊。

  李白一斗詩百篇

  唐朝時期,尤其是盛唐時期,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喝酒,為此杜甫還親自創作了一首有名的《飲中八仙歌》其中提到李白時這麼描述,“李白斗酒詩百篇”,也有人說是“李白一斗詩百篇。”雖然說法不同,但是都說明了李白才氣過人,他喝酒作詩更是世所聞名。

  杜甫的這首《飲中八仙歌》是以喝酒為紐帶,聯絡了當時有名的八個人,其中包括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的左丞相李適之等等,這些人的酒量都非常高,比起李白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裡杜甫要重點描述的並不是李白能喝這件事,而是李白的詩才和豪氣,杜甫這麼寫道“斗酒詩百篇”,喝一斗酒的時間能夠寫出上百篇的詩歌來,可見李白的才氣,而且之後更是展現了驚人的豪氣。

  且看杜甫的描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皇帝來傳喚他,他連衣服都不穿好就去了,還說自己是酒中仙,這樣的豪邁又豈是一般人能夠做到了。從中可以體現出李白不屈服於權貴的霸氣豪邁,而且李白的喝完酒之後還隨便就睡在了酒家之中,更表現了他的自在隨性。這裡的著重點不是李白喝了多少,而是他一邊喝,一邊寫詩的才華,和那種自由自在的豪氣。

  那麼問題來了,雖然兩種說法的意思相近,但是到底當時杜甫寫的是“一斗”還是“斗酒”呢?一般來說現在認為原文是“李白一斗詩百篇”,而另一種說法則是後來人取其詩意的說法。

  李白——一代詩仙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地有爭議一種說法是唐代設安西都護府管轄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西南約10公里)還有一種說法是出生在唐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還有一說是綿州昌隆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大李杜”。

  其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誕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更有一首詩叫《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詩仙李白到底有多能喝?

  中國是世界上釀酒與飲酒最早的國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國,也有四千多年詩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詩與酒結下了難解之緣。文人中,好酒者向來不少。飲酒在文人中被視為高雅之事。鍾敬文在談到茶時說:“喝茶的情趣,無論如何,總未及吃酒風雅……我們只要看詩人們的文集中,關於酒字的題目是怎樣的多,就明白茶是比較酒不很常齒於高雅之口的東西。”此話雖有著個人的偏愛,但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絡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

  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醒。”

  人們談阮籍必離不開酒,《晉書》記載他一口氣“飲酒二斗”,且“醉六十日”沒醒。王績在《醉後》詩中寫道:“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晉書·阮籍傳》也記載:“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我們暫不考究阮籍是否是衝著三百斛酒去當步兵校尉的,但他愛酒是肯定的,阮籍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浸泡在酒裡。

  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如《連夜獨飲》、《述酒》、《止酒》等等,蘇東坡“白衣送酒侮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說的就是陶淵明有一年重陽節苦於無酒,菊籬久坐,欣逢江州刺史王弘送來一壺酒,便立地盡醉而歸。還有,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也是一樣,也在酒中浸泡,令人尤為神迷、淚落。

  李白的一生更是離不開酒,“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麼回事。在李白這兒,有酒必有詩,無詩酒不雅,無酒詩不神,酒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讓他過著“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的生活,逍遙無比。以至“李白斗酒詩百篇”成了中國人心目裡一個最為動情和完美的故事。那麼“李白斗酒詩百篇”中的“斗酒”到底有多少酒?古代的文人們這麼喜歡喝酒,究竟有多能喝?

  古代中國,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鬥為一斛,一鍾為六斛四鬥。南宋末改五斗為一斛,二斛為一石。也就是說,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當,大概是現在四十斤左右。東漢每鬥兩千毫升,建武十一年大司農斛人還把一百粒黍的重量,作為一銖的標準重量。但是一銖究竟有多重,古人也是說法不一的。有人說,一銖是96粒黍的重量。也有人說,是144粒粟的重量。24銖重為一兩。十六兩重為一斤。唐代以後,兩以下不用銖,改用十進位制的錢、分、釐等單位。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古代將圭也作為重量單位,一圭等於十粒粟的重量。一銖等於十圭。換句話說,一銖是一百粒粟的重量。

  舊制一市斤等於十六兩。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按此算來,李白算是比較能喝的了,但古代酒的酒精含量、酒的純容量沒有現在這麼高,所謂斗酒之量不算太驚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