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鳳台曲》全詩翻譯鑑賞
李白《鳳台曲》全詩翻譯鑑賞
鳳台曲
李白
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
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雲迎。
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
註釋:
“曲在身不返”一句,一本做“心在身不返”。
①彩簫:繫著彩飾的簫。 ②綠雲:喻指鳳凰。 ③鳳台曲:樂府曲名。梁武帝制《上雲樂》七曲,其一曰鳳台曲。鳳台又作鳳女臺,在今陝西寶雞縣東南。樂府詩《鳳台曲》是李白早期的作品,有人說作於開元三年(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時。
漢·劉向《列仙傳》捲上《蕭史》:“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偕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留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這幾句是說,人吹彩簫,乘鳳凰昇天而去,至今曲在人卻永遠不復還,空留下蕭史與弄玉的.名聲。含蓄蘊藉,餘韻悠長。
譯文:
曾經聽說秦穆公之女弄玉,傳得鳴奏鳳凰聲的絕技。
那一天相逢天仙子,一見如故,別有親情。
弄玉吹彩簫去,上天遣綠雲相迎。
鳳凰曲還在,弄玉身不返,空餘千載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