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名的詩有哪些

李白出名的詩有哪些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小編整理的李白出名的詩,供參考!

  1、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2、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3、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6、光陰不可留,生世如轉蓬。

  7、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8、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0、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1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12、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1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14、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15、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16、昭王白骨縈蔓草,何人更掃黃金臺?

  1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8、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敷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

  19、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20、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21、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2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4、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25、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26、相知在急難,獨處亦何益。

  27、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28、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29、妙論精言,不以多為貴。

  30、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31、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3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3、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3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35、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36、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37、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38、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39、九曲黃河萬里浪,浪淘風簸自天涯。

  40、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41、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42、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43、長相思,摧心肝。

  44、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4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6、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47、騏驥筋力成,志在萬里外。

  48、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雲帆濟滄海。

  49、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0、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51、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火燒葉林紅霞落,李花怒放一樹白。

  52、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53、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54、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李白他是怎樣讀書的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家境優裕,藏書頗豐,使他有條件飽讀詩書。李白自雲:“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在自己的詩文中,常常信手拈來,自如地引經據典,說明他確有深厚的讀書根基。李白不僅讀書多,他的讀書方法也可圈可點,概括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觀其大意”

  李白曾說:“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這是他對諸葛孔明的讚語,也是自己身體力行的標準,更成為他的重要讀書方法之一。天下書籍,浩如煙海,不讀不行,全讀不可能。而儘量多讀、更有成效地讀,方為上策。李白“嘗覽千載百家之書”,這就不能不“觀其大意”。“觀其大意”,並非蜻蜓點水、草率敷衍,而是分清輕重、主次,求其要義,得其神韻,不在細枝末節上糾纏。然後融會貫通,武裝頭腦,結合實際,再加以創造。如此便有事半功倍之效。自古以來,也有些人讀書雖多,卻不得要領,滿足於死記硬背、咬文嚼字,到頭來毫無創造,充其量不過是個書櫥子,自然也就沒有多大社會價值可言。

  “會心而笑”

  李白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一詩中寫道:“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對於重點詩書、重點內容、重點章句,李白則會認真誦讀、刻苦鑽研,甚至不達“妙境”絕不罷休。在閱讀中,作者與讀者進行思想交流,可給你新知,可讓你愉悅。達到如此境界,便有多方面、多角度的獲得感,不禁使人會心一笑。久而久之,便會把讀書視為一件樂事,“閱讀”變為“悅讀”,從而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陶淵明曾說:“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與李白的'“會心而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的都是“勞苦耕耘才有喜慶豐收”“不經風雨難以見到彩虹”。

  “學以致用”

  此為讀書目的,也是讀書方法——不是為讀書而讀書,是為用而讀,這就逼使自己勤讀、多讀和精讀。李白讀書,博古通今,意在實用。他說:“白上探玄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要上下相接,一氣貫通,需以很大的氣魄來讀書。他又說:“懷經濟之才,撫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在當時,詩人的桂冠,可能不像後來那麼名貴。李白雖在少年時代就寫得一手好詩,但並不著意將來做個什麼詩人,而是立足於探討社會、研究人生,有經濟之才,然後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輔佐明主,改變世俗,振興社稷。他的這一思想,與一些前賢先哲一脈相承。方向明,動力足,才會有顯著的讀書成效——李白改變社會人生的壯志,在他偉大的詩篇中不無體現。

  人稱李白為詩仙,並常常把他與“天才”畫上等號。誠然,李白頭腦聰敏,超乎常人,但他的才華主要還是從讀書學習而來。李白的天資,我們學不來,而他的讀書方法卻是能夠拿來為我所用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