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人與海》中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和生命意義

論《老人與海》中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和生命意義

  論《老人與海》中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和生命意義

  內容提要:讓海明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海》突出表現了其”硬漢精神”.在審美領域,硬漢精神因其單純,強悍而美麗而崇高;在實踐領域,硬漢精神卻因其單純,強悍而片面而偏執.同時,將就其硬漢精神所突破的人的生存侷限,在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探求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係和生命意義.

  關鍵詞:硬漢精神 生存侷限 人與自然 崇高與偏執

  《老人與海》是以擬實形態出現的表意性小說.其清潔十分簡單;一個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是老邁倔強的個性,可出海84天卻空手而歸.第85天,他去遠海捕到一條比船還長的馬林魚,於是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經過一夜苦戰才把大魚弄死,系在小船邊.就在返航途中,筋疲力盡的老人受到成群的鯊魚攻擊,馬林被完全撕食,最後靠岸時,就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而疲憊不堪的老人在船上睡著,再次夢到那威武雄壯的獅子.

  在這部作品中,海明威透過老漁民桑地亞哥這個人物的塑造,把他的”準則英雄”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部作品在主題表現上顯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徵.

  <一>人與自然的關係

  海明威在這個簡短的故事中反映了深刻的哲理問題:人在同自然界的鬥爭中逃避不了失敗的命運,但面對失敗,人仍要不失尊嚴,勇敢,決不妥協.正如小說中的一句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作者把老邁卻剛毅,孤寂卻內心無比堅強的主人公桑地亞哥置於廣袤無邊的大海中,隻身與強大的馬林魚,兇惡的鯊魚進行殊死搏鬥,使得小說這一寓意深刻的主題與人物和環境顯得無與倫比的和諧.

  我們的老師陳春生教授在《永遠的顛峰…..20世紀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論》一書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獨到而深刻的探索.他認為老人對魚的矛盾情感涉及到了生存的雙重意義;一方面生存是物質的,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是以與相鄰生物的生命作為代價,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為了活得更好,首先應該關愛那將要死去的,因此生物之間雖有徵戰,但不應該有仇恨;另一方面生存又是精神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他們不僅要生存,還要體現生存的價值.用老人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活得”像一個男子漢”,或者,”像一條魚”.因此,他如此總結道:無論是物質的生存還是精神的生存,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競爭與和睦始終都是相輔相成的,這就是生命的真實.這裡表現了宇宙萬物之間既存在著和諧與仁愛,同時也存在著對立與殘酷。

  在《老人與海》中,人和動物都保持著一種冷靜,沉著和尊嚴.他們都生活在一個平等而矛盾的圈子裡,這就是自然的法則….既殘忍又溫情切公平.老人桑地亞哥就是以自己的'生命體驗去驗證了這樣一種公平而矛盾的自然法則.

  〈二〉硬漢精神的崇高與偏執

  《老人與海》宣揚的是硬漢精神。這種精神,在世界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絕對是一種獨特的精神創造。

  硬漢精神,是對人類生活不屈的精神意志的一種提煉,也是一種提升。從此,它作為一種精神符號閃亮地輝映在人類精神生活的上空,給強者以激勵,給弱者以鼓舞,成為人們奮鬥拼搏的力量源泉。硬漢精神對人的價值和意義,主要體現在審美層面。我們知道硬漢精神是海明威一貫讚美,張揚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要義是鼓勵人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強者,決不退縮。這種精神會讓人興奮,給人以奮鬥的勇氣和力量。

  而且,老人同魚的搏鬥賦予了哲學意義。大魚與老人既有對立性,又不乏同一性。老人千方百計,竭盡全力要戰勝大魚,但他又為不都的對手的命運擔憂他欣賞它毫無畏懼,信心十足的風度。他在搏鬥中虔誠地自語:“魚啊,你要把他給弄死啦,話又說回來,你是有這個權利的,兄弟,我從來沒見過比你更大更好看,更沉著更崇高了。來,把我弄死吧。管它誰弄死誰。”在這裡,硬漢精神裡滲透著濃厚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色彩。讓人更是敬佩其崇高。老人在對待失敗時,觀念上的勝利和作為“強者”的心態非常人能及,其“硬漢”的精神也寓意著深刻的悲劇性格。同時,在搏鬥過程中也認識到了自身的本質存在。“你把魚弄死不僅僅是為了養活自己,賣去換東西吃。你弄死它是為了光榮,因為你是個打魚的。它活著的時候你愛它,它死了你還是愛它。”他從來沒有滿足過,還抱怨自己沒訓練好自己的左手。決不言敗的硬漢,他雖證明了一千次都落了空,可現在他又要去證明.他要知道,什麼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好的,什麼是一個人能夠忍受得住的”對他來說,”每一次都是一個新的開端,不斷的探索新的自我,戰勝,超越自我,不斷的拓展未知世界的領域”透過和魚的搏鬥,他又認識到彼此對於命運的選擇.”它的選擇就是待在一切圈套,引誘和詭計都奈何他不得的深海里.我的選擇呢,就是到那什麼人都沒去過的地方把它找出來,到那世界上什麼人都沒有去過的地方去.

  但是,《老人與海》作為一部文學名著,硬漢精神作為一種典型的人類精神,它與讀者的關係是多重的而不是單一的,即不只是在審美緯度上而同時也會在實踐緯度上.因為,人不僅活在書本里,活在藝術中,更活在現實裡,活在生活中.在審美緯度上,我們可以受其感染,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從而毫無保留的讚美它,崇敬它;但是一旦轉到實踐,事情就變得相當複雜而不再那麼簡單了.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面臨困境,難道只有一種選擇,既勇往直前決不退縮是正確的麼?硬漢精神需要人們勇往直前,否則就是怯懦.但問題是,有的困境經過頑強不屈的努力是可以征服的.而另一種情況,即你面對的是無論如何也征服不了的困境.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侷限,明智的人要敢於坦然承認並接受侷限,聰明的避開侷限,想辦法在侷限之外,在可能性的領域裡發揮自己主觀意志的力量與困境作頑強的戰鬥,爭取最大的勝利.這就是說,勇往直前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勇往直前只是困境面前的一種選擇而不是唯一選擇.不加分析,不顧具體情況的硬漢精神是不足取的.

  還有,硬漢精神因其剛硬而顯得脆弱,很容易折斷.硬漢精神的提出者和崇拜者海明威自身就是例子.他一生剛硬好強,在任何地方都必須是第一,是強者,否則不如死去.但他不可能永遠剛硬,自然規律讓他也有衰老的時候,當他生命力和創造力不再輝煌的時候,他寧可毀滅自己.當然,他的毀滅也很悲壯,也是一種美,他也有這樣選擇的權利.他把硬漢精神貫徹於自己生命的全過程,讓人讚歎不已.但是,人們也從他的剛強中看到了他的脆弱.他以他的剛強完成了自己的輝煌,但也給人們留下了遺憾.

  總而言之,《老人與海》堅強剛毅的”硬漢精神”展示了一種壓倒命運的力量,一種重壓之下的優雅風度.小說採用細緻具體的景物描寫與人物刻畫手法為基礎,又巧妙地借用內心獨白,象徵,夢幻以及印象派繪畫技巧等現代表現手法,使這個簡短的故事反映了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主題,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辨證存在的關係.同時,就其”硬漢精神”內涵展開探討,極力表現其崇高的一面又點出其偏執的一面.讓我們能夠全面,深刻,透徹地品讀《老人與海》,認識其”硬漢精神”.

  參考書目:

  1.《外國文學史.下》鄭克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文學藝術與終極關懷》胡山林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3.《尋找另一種聲音….我讀外國文學》餘中先選編 外國文學出版社2003年

  4.《諾貝爾文學名著速讀》張俊編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5年

  5.《永遠的顛峰…..20世紀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論》陳春生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