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人與海獲獎賞析

關於老人與海獲獎賞析

  劉晉鵬賞析老人與海

  文學史上不可戰勝的硬漢精神的彰顯

  只有精神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為其悲壯而落淚

  1952年,海明威發表了他最優秀的作品《老人與海》。這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創作中的瑰寶。

  由於他精湛的小說藝術——這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中有充分表現——同時還由於他對當代文體的影響。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語

  《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學院院士霍爾斯陶穆

  《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園詩,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荷馬的手筆:行文又沉著又動人,猶如荷馬的詩。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徵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能散發出象徵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並不渺小的傑作也是如此。

  ——美國藝術史家貝瑞孫

  海明威有著一種強烈的願望,他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強加於我們,以便塑造出一種硬漢的形象當他在夢幻中嚮往勝利時,那就必定會出現完全的勝利、偉大的戰鬥和圓滿的結局。

  ——美國作家索爾·貝抗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老人與海》一再強調的論點。真正的大師都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歷練做題材,《老人與海》所刻畫出來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輩子最好的畫像,正如海明威所說,"我一直讀過200多遍,每讀一次,我就多一份收穫,好像我最後得到了我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東西"。

  ——臺灣學者陳人孝

  海明威的作品把敘事的準確性與簡潔性統一起來,但是主題卻異常深刻地印在讀者的腦海裡。《老人與海》是中國讀者中閱讀最多的諾貝爾獲獎作品,是海明威的經典之作。——青年作家李湃

  海明威是影響了中國一代人的西方作家,他的影響之大,就像俄蘇文學對我們曾經有過的影響,尤其是對20世紀60年代的我們,具有特殊的魅力。他筆下的主人公,不是什麼英雄,卻有面對現實的勇氣,或放棄面對現實的勇氣。這兩者又常常是交織與交叉在一起的。

  ——著名詩人車前子

  一個海明威教給我的東西,抵得上大學裡所有老師傳授給我的學問。

  ——著名作家葉兆林

  《老人與海》講了一個老漁夫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裡卻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我佩服老人的勇氣,佩服他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當代著名作家王小波[3]

  這部小說能獲得斯德哥爾摩的青睞,除了大師級的敘事藝術之外,老人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頑強拼搏的精神也起到關鍵的作用。文如其人這句話,至少對海明威而言是適用的。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又喜歡拳擊、鬥牛和狩獵,是個不折不扣的硬漢。他這種酷愛冒險和暴力的性格在早期的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太陽依舊升起》中的賈克·巴恩斯,《永別了,武器》中的弗裡德里克·亨利,還是《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羅伯特·喬丹,無不是極富男子氣概的英雄式人物。甚至連安德斯·奧斯特靈也在當年的頒獎典禮上說:

  “誠然,海明威早期的作品有其殘暴、憤世和冷酷的缺陷,這有悖於諾貝爾獎對理想文學作品的要求。”但《老人與海》卻有著明顯的衰年變法的痕跡:海明威這次要探討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並試圖傳達一種永不言敗的樂觀主義精神。

  他以往的作品,尤其是《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為誰而鳴》,本質上是對暴力和殘酷的揭露,弗裡德里克·亨利惶恐地在卡波雷託的泥濘中浴血戰鬥的場景,以及羅伯特·喬丹奮不顧身地在西班牙的群山中炸燬大橋的畫面,無不令讀者深深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那種互為地獄的恐怖。而且這兩部小說均以悲劇收場:凱瑟琳因難產而在血泊中去世,留下亨利獨自在雨中悽然地返回旅館;而喬丹雖然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卻逃不過淪為俘虜和被處死的命運。但在《老人與海》中,讀者看到的只有溫情。老人和男孩的深厚感情就不說了,連露臺酒吧的老闆馬丁也經常給老人免費的飯吃,而老人則對他的鄰居滿懷感激,認為“我生活的這個鄉鎮很友好”。人在這裡變成了大寫的人,對應著的是自然。

  ——翻譯家李繼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