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主題分析

《老人與海》主題分析

  導語:《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小說,也是他自己喜愛的作品。

  主題分析

  海明威寫作《老人與海》時,戰爭剛結束,全世界都還在戰爭的壓力之下沒有緩過氣來,美國雖然並不像其他國家一樣經受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參與了戰爭的美國的經濟也受到了創傷,最重要的是戰爭給人們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人們還未從世界大戰的噩夢中醒來,破滅、丟失等各種悵惘困擾著人們,《老人與海》中,老人的窮困破敗正好體現的就是這一點。

  其實,老人象徵的是全人類,而那片茫茫的大海、那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那一群鯊魚象徵著來自大自然和社會的一切的挑戰。老人的窮困破敗,象徵的正是戰後的世界狀況:戰爭摧毀了一切,給人們帶來了身體和心理上無法癒合的創傷,所以,老人“消瘦而憔悴,臉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這些傷疤是無法癒合的,也註定了那一群在戰爭中受到創傷的人無法在投入到新的勝利中去,所以在老人釣魚的時候,即使他戰勝了馬林魚,戰勝了鯊魚,但他最後回到家的時候,剩下的卻只是一副骨架,他成為了事實上的失敗者,因為,他沒有實現要打一條大魚的目標。

  老人同馬林魚的鬥爭,象徵的不僅僅只是人與大自然的鬥爭,還有人與自己,人與這個戰後飽受創傷的`世界的鬥爭。馬林魚充滿了力量,有其自身的活力與美麗,到死也未向老人屈服,正如大自然一樣,強大,不屈服,充滿了魅力。這正

  是這世界最真實的面貌,她充滿了挑戰與冒險,無論你是怎樣的精神狀態都必須要面對她,要麼屈服,要麼抗爭,年老的聖地亞哥是一個硬漢子,所以他即使明知自己已經老了,還是義無返顧的選擇了在連續84天一無所獲的情況下出海。

  我們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中的那種迷惘“我不會再有好運了”,“可是誰知道呢,每天是新的一天啊!”,“我會有好運的,關鍵是要在運氣到來之前做好準備”。他在迷茫中堅持著自己的方向,這是他偉大的地方,也是海明威想要告誡那些在戰爭中受到創傷的人的話語,即使痛苦,即使無望,也要堅持自己的目標,保護自己的尊嚴,作為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老人將自己的尊嚴永遠的留在了書頁之中,那麼,我們呢?

  當大魚咬鉤後,它將老人的小船拖著向海的深處駛去,即使明知不敵,老人還是堅持同它周旋到底,他告訴自己,他有很多竅門,他可以和它熬到底,可以以命和它相博,所以在後來即使是忍受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他還是堅持到了最後。在那一切的搏擊中,老人的和自己的船始終被魚拖到了遠離陸地的海面,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顯得那麼的渺小[3],人甚至都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向,只能是學著適應這個世界發展的方向,以自己的智慧判斷這世界將要前行的趨勢,努力抓住一切的機會讓自己成為勝者。所以老人用自己的智慧抓住時機殺死了馬林魚,在這一切的努力中,老人始終堅持的目標,沒有膽怯退縮,努力的在一切的孤獨,痛苦,疲倦中向前。人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是不能退縮的,退縮了,就只能永遠留在世界的大潮之後了,勝利也會隨之離去。

  人的意志和力量是無限的,它可以戰勝世界上一切的東西,可以成就一切的偉大,在聖地亞哥自己的眼裡,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所以他一直在堅持,保留自己最初的目標,併為之不停地努力前進,雖然其中有無限的痛苦,但是卻給他帶來了無限的精神愉悅和驕傲,特別是當他回到家裡的時候,他感到了愉快,他有了信心,計劃著和男孩一起在出海打魚。正是這種痛苦造就了他,使他可以在經歷這種痛苦後使自己的生命熠熠生光,在海明威的眼中,戰爭已經遠去,在迷惘過後,整個美國,整個世界都應該循著自己的目標,重新開始,同世界上存在著的一切的苦難繼續鬥爭,不讓自己被遠去的戰爭打敗,而是要置身其上,以自己的智慧走過所有的痛苦與迷茫,讓迷惘的一代不再迷惘。

  聖地亞哥是偉大的,他戰勝了自然,卻也依靠著自然,他所有的自信的來源都是自然賦予,他說:“真希望我不是個漁夫,可我生來就是幹這一行的”。這便是最真實的聖地亞哥,除了做漁夫他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覺得即使不願意,做一個漁夫同大海抗爭是他的使命,他逃不掉。人也是一樣,為了生存,同自然社會抗爭著,卻又無法離開自然和社會自己生存,人只有在和社會的和平中才能夠取得勝利,活得快了。所以,最後的時候,聖地亞哥的馬林魚被鯊魚吃了,成了一副骨架,這不過是因為海明威希望人們能夠努力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中找到一個平衡,不要回了自己賴以生存的一切而已。

  作品影響力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憑藉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利策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該書也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美國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書之一;1986年法國《讀書》雜誌推薦的理想藏書,48小時內賣出530萬本,銷量曾排名第一。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海明威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個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結晶,是20世紀歐洲文壇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對促進歐洲文學的發展有著長足的影響。

  創作背景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

  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鄉紳》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碧水之上:海灣來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記敘了一位老人獨自駕著小船出海捕魚,捉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但魚的大部分被鯊魚吃掉的故事。當時這件事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並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但卻一直也沒有機會動筆寫它!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週。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讚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