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初中課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初中課文《蘭亭集序》該怎麼設計教案呢?怎麼才能透過設計一份好的教案,更好的把這課的知識點在這課堂上傳遞給學生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提供一份初中課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課文《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2、指導學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二、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三、結合課後練習(一)的回答,達到教學目的(一)、(二),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四、利用預習效果教學,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的講解,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主要採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師適當點撥。
五、介紹閱讀課外文學作品《騰王閣序》,比較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簡介作家作品,引導學生參看書下注釋(1),教師可補充以下內容:王羲之,有“書聖”之稱,也長於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放脫。王羲之曾經一度做官,他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後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後公推一個作序,《蘭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其思想和辭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從中可以看出東晉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養、精神狀態和文學造詣。
二、朗讀
1.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聽清文章語氣、節奏和讀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
癸(guǐ)醜修楔(xì)流觴(shāng)遊目騁(chěng)懷趣(qū)舍萬殊齊彭殤(shāng)
2.學生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3.默讀全文。要求學生參閱註釋,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預習時不能解決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學生討論。應特別強調理解“俯仰”一詞在文中的意義,“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句子含義。
三、整體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討論: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麼?(分別用六個字來概括。)學生髮言後,明確本文層次,板書:
(一)記敘蘭亭盛況;
(二)抒發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四、討論第一段內容
完成課後練習(一)中的(1),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試背誦。
提問:本段共有六句話,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聚會的盛況的?指名學生依次朗讀每一句的內容,然後概括出每句話的內容要點。板書明確:
(一)記敘蘭亭盛會:
(1)時間:“永和……癸丑……暮春……”
地點:“……蘭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賢……少長……”
(3)環境:“此地有……,又有……”,
(4)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
(5)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6)感受:“……信可樂也。”
講析過程中,給定短暫時間強化記憶,然後指名學生根據板書內容提示,試背誦。
討論: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髮言後,明確: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緊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由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討論:這段話語言有什麼特點?
教師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美,樸素清新。
五、佈置作業
1.背誦第一段;
2.預習思考:作者是如何圍繞樂憂生死等人生重大問題展開議論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第二課時
一、集體背誦第一段
簡要複習第一段內容,導人新課。
二、討論第二段內容
1.教師領讀或學生齊讀。
2.“俯仰”一詞在這一段中兩次出現,意思是否相同?引導學生參看註釋,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3.本段教學有一定難度,應先指名學生串講大意。
4.提問:這段話作者是圍繞什麼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學生髮言後,明確:作者承上文的`“樂”字,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5.結合課後練習(一)中的(2),討論這段話的議論與上一段的敘事有何聯絡。講析: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鹹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晶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句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於涉獵遊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取捨”“靜躁”不同,但當“欣於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書: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晤言一室之內(靜)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於所遇(快然自足)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況修短隨化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6.齊讀。指導學生在板書提示下試背誦。
三、討論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後人感懷。
1.指名學生朗讀。
2.討論:結尾部分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發言後,明確: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於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3.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寫供後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後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後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後之覽者”也會“有感於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後人有感串聯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全班齊讀。
四、歸納總結
本文先繪聲繪色地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敘志抒懷,抒發了對人生的無限感慨。語言清新樸實,敘議結合,在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充斥文壇的當時,顯得尤為可貴。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比較閱讀:課外閱讀《騰王閣序》,比較與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