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閱讀分析及答案
蘭亭集序閱讀分析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7.對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夫人之相與 與:結交,交好。 B.曾不知老之將至 曾:曾經。
C.向之所欣 向:過去,以前。 D.未嘗不臨文嗟悼 臨:面對著。
解:B項,曾:乃,竟。
答案:B
8.對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豈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當其欣於所遇 ④則與斗酒
A.①感嘆句 ②感嘆句 ③賓語前置句 ④陳述句
B.①反問句 ②判斷句 ③介賓結構後置 ④省略句
C.①反問句 ②判斷句 ③陳述句 ④賓語前置句
D.①感嘆句 ②反問句 ③介賓結構後置 ④省略句
解:第①句是作者對人生短暫的感慨;第②句應譯為“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啊”,是不帶判斷詞的判斷句;第③句中“於”是狀語後置的標誌;第④句是省略句,應為“則與(之)斗酒”。
答案:B
9.下列句子譯錯誤的一項是( )
A.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放縱無拘地生活。
B.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譯文:面對古人那些文章時總是感嘆悲傷,心裡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C.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譯文:原先興盛的,轉眼之間,已成為舊跡。
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譯文:這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解:C項中的“向之所欣”應譯為“以前感到歡快的事”。
答案:C
10.對“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確切的一項是( )
A.後來者讀這次集會的詩文,也會產生感慨。
B.後來的人讀我的文章,也會由此而產生很多感想。
C.後世的讀者讀這次集會的詩文,也會與我有同感。
D.後世的讀者讀我的文章,也會被我的文章所感動。
解:本文最後一段交代作序的目的:引起後人對人生、死生等問題的共鳴。這一句應譯為: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這次集會的詩文(所論述的生命這件大事)吧。所以只有C項對這句話的含意理解得最確切。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