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傅昭傳》課文原文及譯文
《梁書傅昭傳》課文原文及譯文
傅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父淡,善《三禮》,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劉誕,誕反,淡坐誅。昭六歲而孤,十一,隨外祖於朱雀航賣歷日。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顗嘆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聞而悅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薦昭于丹陽尹袁粲,深見禮,闢為郡主簿,使諸子從昭受學。會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經昭戶,輒嘆曰:“經其戶寂若無人,披其帷,其人斯在,豈非名賢?”尋為總明學士、奉朝請。
永明初,以昭為南郡王侍讀。王嗣帝位,故時臣隸爭求權寵,唯昭及南陽宗夬保身守正,無所參入,竟不罹其禍。明帝踐阼,引昭為中書通事舍人。時居此職者,皆權傾天下,昭獨廉靜,無所幹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糲。常插燭板床,明帝聞之,賜漆合燭盤,敕曰:“卿有古人之風,故賜卿古人之物。”天監十一年,出為信武將軍、安成內史。安成自宋已來兵亂郡舍號兇及昭為郡郡內人夜夢見兵馬鎧甲甚盛又聞有人云當避善人軍眾相與騰虛而逝夢者驚起。俄而疾風暴雨,倏忽便至,數間屋俱倒,即夢者所見軍馬踐蹈之所也。自後郡舍遂安,鹹以昭正直所致。昭所蒞官,常以清靜為政,不尚嚴肅。居朝廷,無所請謁,不畜私門生,不交私利。終日端居,以書記為樂,雖老不衰,性尤篤慎。子婦嘗得家餉牛肉以進,昭召其子曰:“食之則犯法,告之則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負於闇室,類皆如此。京師後進,宗其學,重其道,人人自以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時年七十五。詔賜錢三萬,布五十匹,即日舉哀,諡曰貞子。
(節選自《梁書·傅昭傳》)
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安成自宋已來兵亂/郡舍號兇/及昭為郡/郡內人夜夢見兵馬鎧甲/甚盛/又聞有人云/當避善人/軍眾相與騰虛/而逝夢者驚起
B. 安成自宋已來兵亂/郡舍號兇/及昭為郡/郡內人夜夢見兵馬鎧甲甚盛/又聞有人云/當避善人/軍眾相與騰虛而逝/夢者驚起
C. 安成自宋已來/兵亂郡舍號兇/及昭為郡/郡內人夜夢見兵馬鎧甲/甚盛/又聞有人/雲當避善人/軍眾相與騰虛/而逝夢者驚起
D. 安成自宋已來/兵亂郡舍/號兇及昭為郡/郡內人夜夢見兵馬鎧甲甚盛/又聞有人云/當避善人/軍眾相與騰虛而逝/夢者驚起
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三禮》是古代漢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儀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
B. 學士,最早是指在國學讀書的人,魏晉時指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魏晉以後是指以文字技巧供奉朝廷的官吏。
C. 門生,中國東漢稱儒學宗師親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科舉考試,考生得中進士後,對主考官亦稱門生。
D. 諡,即諡號,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而給予的一個帶有褒揚意義的稱號。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傅昭做事專注,很受欣賞。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門客時,袁顗認為他讀書時神情不一般,必定成為人才;袁粲也因其專注稱其有名人賢士之風。
B. 傅昭為官廉潔,沒有貪念。在任中書通事舍人時,他廉潔清靜,不干預別人的事;生活簡樸,明帝贊他有古人的風範,贈給他漆盒燭盤等物。
C. 傅昭篤厚謹慎,嚴於律己。兒媳婦從孃家帶來別人饋贈的牛肉,他認為吃了犯法,又不好報官,就不顧家人的反對,讓兒子把牛肉埋掉了。
D. 傅昭為人守正,備受仰慕。他時常以清靜施政,不因私利與人交往;京城的後輩很崇尚他的學問,尊重他的`道義,都認為自己比不上他。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司徒建安王休仁聞而悅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2)王嗣帝位,故時臣隸爭求權寵,唯昭及南陽宗夬保身守正,無所參入,竟不罹其禍。
參考答案
4.B
5.D(“褒揚”應當為“褒貶”。)
6.C(“就不顧家人的反對”無中生有。)
7.(1)司徒建安王劉休仁聽說後很高興,於是要召見傅昭,傅昭因為宋氏多變故,就沒有去。(“悅,致,以,故”各1分,大意1分。)
(2)南郡王繼承帝位後,舊臣僚紛紛爭權求寵,惟有傅昭和南陽人宗夬(guai),保全自身,堅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後沒有遭受災禍。(“嗣,守正,竟,罹”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傅昭,字茂遠,黃河以北靈州人。父親傅淡,熟悉《三禮》,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隨宋竟陵王劉誕,後來劉誕謀反,傅淡受株連而被處死。傅昭六歲便成為孤兒,十一歲時,跟隨外祖父在朱雀航賣曆法之書,併成為雍州刺史袁顗的客人。袁顗曾經來到傅昭的住處,見傅昭讀書自若,神色不變。袁顗感嘆道:“這孩子神情不同尋常,將來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劉休仁聽說後很高興,於是要召見傅昭,傅昭因為宋家多變故,不去。太原的王延秀將傅昭舉薦給丹陽尹袁粲,深受袁粲的器重,召為郡主簿,袁粲讓他的幾個兒子拜傅昭為師。明帝死了,袁粲作哀策文,請傅昭為他定稿。袁粲每經過傅昭門前就感嘆:“經過他的門前,寂靜得如同沒有人一樣,開啟帷幔一看,他在室內。這是名賢之人啊!”不久便成為總明學士、奉朝請。
永明初年,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讀。南郡王繼承帝位後,舊臣僚紛紛爭權求寵,惟有傅昭和南陽人宗夬,保全自身,堅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後沒有遭受災禍。齊明帝登基後,親召傅昭為中書通事舍人。當時任此職位的人,都勢傾天下,惟有傅昭廉潔清靜,不干預他人權事。他家中的擺設和衣著都很簡樸,安心於粗茶淡飯。他常常把蠟燭插在板床上,明帝聽說此事,賜給他漆盒燭盤等,並賜文:“卿有古人之風,所以賜卿古人之物。”天監十一年(512),出朝任信武將軍、安成內史。安成自宋代以來多有兵亂,郡舍常有兇猛號叫聲。待到傅昭來安成郡,郡內人夜晚夢見兵馬鎧甲浩蕩,又聽到有人說“應該避讓好人”,眾兵士一同騰空消失。做夢的人驚起。頃刻,疾風暴雨倏忽而來,幾間房屋全倒塌,這就是做夢的人見到的軍馬踐踏的地方。此後郡內房舍便安寧下來,這都是傅昭正直影響的結果。傅昭做官,常憑藉清靜廉潔理政事,不崇尚苛政。在朝廷,沒有請別人為自己辦過私事,不蓄養私人門徒,不為私利交往。傅昭終日端坐,常以讀書記述為樂事,到老精神不衰,性情特別誠實謹慎。兒媳婦曾從孃家帶回別人饋贈的牛肉,傅昭把兒子叫來,說:“吃人家的牛肉是犯法的,報官也不可以,把牛肉拿去埋掉。”他處世律己,不在暗中做昧良心的事,大概總是如此。京城的後輩,崇尚他的學問,尊重他的道義,人人都認為自己趕不上他。大通二年(528),傅昭死,享年七十五歲。皇上下令贈錢三萬,布五十匹,當日舉辦喪事,諡號為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