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社戲》結構分析

課文《社戲》結構分析

  社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敘事作品,所敘之事是學生感興趣的,甚至是親身經歷過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文《社戲》結構分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第一部分:看戲前(第1~3段),寫“我”在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突出“我”對社戲的盼望。文章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樂”的具體表現有:

  ① “我”在這裡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② 可以免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③ 可以釣蝦、放牛,體驗到鄉間生活的無窮樂趣。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第二部分:看戲中(第4~30段),寫“我”和小夥伴們去趙莊看社戲。主要寫了:

  第一層(第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第10~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這一層中作者抓住以下內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以突出小夥伴看戲途中的心情:

  ① 第10自然段對少年朋友的開船動作運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進行傳神的描繪,表現小夥伴們駕船熟練敏捷的`技巧、勤勞能幹的性格和去看戲時的愉快的心情;

  ② 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情入景,描繪出一幅十分優美的“水鄉月夜圖”,既表現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現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傳神。

  第三層(第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這一層詳寫在趙莊看戲,按說小夥伴們這樣興師動眾,就是想看戲的,但當小夥伴們看到戲後卻是這樣一種心態:戲不好看。小夥伴們很失望。

  第四層(第22~30段),看社戲後深夜歸航。這一層主要寫了偷羅漢豆。由此,我們知道小夥伴們這樣熱衷於來看戲的真實的原因是:

  ① 對少年兒童來說,對未知事物或新鮮事物的追求與探索遠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② 小夥伴們更在乎的是在看戲途中彼此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小夥伴們真正感興趣的不在社戲,而在看戲前後的那種氣氛、感覺。

  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層就寫了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

  這樣寫的好處一是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為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二是初步表現小夥伴的熱情、能幹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第三部分:看戲後(第31~49段),寫看社戲後的餘波和“我”對社戲的懷念。

  這篇文章以去看社戲為線索,寫出了一系列的人與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橋村在我是樂土”的主旨。課文最後一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後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