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大自然的文字》課文解讀

小學語文《大自然的文字》課文解讀

  學情分析:大自然是孩子所喜歡的,但說到大自然的文字可能也是比較陌生的。好在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將高深的科學道理蘊含在生動的描述中,讀來頗有趣味。文中涉及的羅盤、小熊星座、北極星、鐵砧、砧狀雲、花崗石等較專業的詞可利用圖片、實物等讓學生感知一下。

  解讀:課文按照由天到地的順序舉例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脈絡清楚,表述生動,適合孩子閱讀。很喜歡作者的表達方式。如文章的第六小節:上面披著青苔,就像披著毛皮一般。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現出花崗石毛茸茸的感覺。讀著,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塊巨大的花崗石,身穿一件毛茸茸的綠色外套,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它是怎麼到這兒來的呢?誰有這麼大的力氣把它搬到森林裡來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樣穿過茂密樹林的呢?一連串的問題,激起了孩子們濃烈的閱讀興趣,他們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奧秘。

  爬一詞,生動形象,表現出花崗石移動的緩慢。預示,這樣的地質變化是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時間,花崗石的移動也許是不易覺察的,但它確實在移動,在變化。再讀文中的插圖。春暖花開的季節,桃紅柳綠,小鳥兒在空中快樂地飛翔。孩子們也像那一隻只自由的小鳥兒,撲稜著翅膀開心地奔向美麗的大自然。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有的在細細地觀察,有的在專注地傾聽,有的在輕聲地交流大自然,美麗的大自然,神奇的大自然,願我們的孩子也張開自由的翅膀,在自然天地裡盡情地翱翔。《學與問》,學問,學問,要學要問。大自然的文字,同樣需要我們勤學好問,注意觀察,兩課的內容可以有機結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