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文解析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高中課文解析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燭之武退秦師》課文解讀
晉侯①、秦伯②圍鄭,以其無禮於晉③,且貳於楚④也。(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先依附於晉國而後來又依附於楚國。①晉侯:指晉文公。②秦伯:指秦穆公。周封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晉侯”“秦伯”是稱其爵位;而“晉文公”“秦穆公”是稱其諡號。③無禮於晉:晉文公為公子時流亡各諸侯國,曾經過鄭國。鄭原本是晉的附屬國,但晉獻公以後,晉開始衰落,鄭轉而依附楚國,所以當公子重耳來到時,沒有以應有的禮遇相待。④貳於楚:指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貳,從屬二主。)晉軍①函陵②,秦軍?南③。(晉國的軍隊駐紮函陵,秦國的軍隊駐紮?南。①軍:動詞,駐紮。②函陵:鄭國地名,在現在河南省新鄭縣北。③?南:?水的南面,今河南省中牟南,也屬鄭地,fàn。)[開篇雖只寥寥數語,對於全文卻關涉極大。它不僅暗示鄭國危在旦夕,為主要人物的登臺佈置了背景,而且為燭之武遊說成功埋下伏筆。首先,秦晉圍鄭的兩個原因都只關係晉國,而與秦國無關,為燭之武離間秦晉提供了可能。其次,秦、晉軍隊分駐兩地,互不接觸,為燭之武的秘密活動提供了條件。]
第一段交代晉秦圍鄭的原因,敘述秦晉的軍事態勢,說明鄭國危如累卵的情勢。
佚之狐①言於鄭伯②曰:“國危矣,若③使④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遣燭之武去見秦穆公,他們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的。”①佚之狐:鄭國大夫。佚,yì。②鄭伯:鄭文公,前672年至前628年在位。③若:如果。④使:派遣。)[大敵當前,國難臨頭,佚之狐提出分化秦晉聯盟的策略,又力薦燭之武赴此重任,由此見出佚之狐的超凡見識和知人善舉,也從側面渲染出燭之武超群的外交才幹。]公從之。辭①曰:“臣之壯也,猶②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③。”(鄭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可是燭之武推辭說:“我在年輕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幹什麼事啦。”①辭:推辭。②猶:尚且。③已,同“矣”。)[燭之武婉言推辭,表面上是說自己年紀衰老,無能為力,實際上是藉此以洩其長期不得重用的怨憤。]公曰:“吾不能早用子①,今急而求子,是②寡人之過③也。然④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⑤之。(鄭文公說:“我沒能早先重用您,現在有急難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但是鄭國滅亡了,對您也很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這件事。①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②是:這。③過:過錯。④然:錶轉折,然而。⑤許,答應。)[鄭文公先勇作自我批評,接著話鋒一轉,以亡國之害婉勸。燭之武深明大義,不計個人得失,毅然赴任。國難當頭,鄭國君臣化解矛盾,上下齊心,同仇敵愾。]
第二段寫佚之狐提出瓦解秦晉聯盟的破敵之策,燭之武不計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毅然接受出使秦軍的使命。
夜縋①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②知亡矣。(夜裡,燭之武用繩子縛住身體,從城牆上掉下去。見到了秦穆公,說:“秦、晉兩國軍隊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就要滅亡了。①縋:zhuì,用繩子拴住人或物從上往下送。②既:已經。)[燭之武說秦,先以哀兵出之,坦陳在強國面前,鄭國必亡,求得秦穆公同情。]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①。(假若滅了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①執事:左右辦事的人。不說麻煩您,而說麻煩您部下辦事的人,是對對方的尊敬。)[接著出人意料,不是站在鄭國的立場,請求秦國退兵,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直言如果亡鄭於秦有益,則請秦國進軍。燭之武彷彿不是鄭國的說客,倒是秦國的謀士,這便迎合了秦穆公的心理,能夠博取他的好感。又避開了出使的目的,不談如何使鄭國不亡,而談鄭國該不該亡,解除了秦穆公的戒心。可見燭之武遊說策略的高明。]越國以鄙遠①,君知其難也。焉②用③亡鄭以陪④鄰⑤?鄰之厚,君之薄也。(秦如果越過鄰國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當作自己的邊邑,您知道這件事是很困難的。為什麼因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晉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①鄙遠:以遠國為邊鄙。鄙,邊邑,這裡用作動詞。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這裡代指鄭國。②焉:何,為什麼。③用:因,介詞,表原因。④陪:增加。⑤鄰:鄰國,指晉國。)[從地理位置分析:秦在西,鄭在東,晉居秦鄭之間,“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秦不需要亡鄭,亡鄭於秦無益。從結果分析:“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厚晉必薄秦,亡鄭於晉有益,於秦有害。獨之武站在秦國的立場,從反面申述,說明鄭不可亡。]若舍①鄭以為東道主②,行李③之往來,共④其⑤乏困⑥,君亦無所害。(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往客賓的主人,貴國使者往來,鄭國供給他們食宿,這對您秦國也沒有什麼害處。①舍:放棄。②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鄭在秦東,故可以招待秦國過往使者。③行李:出使的人。原寫作“行吏”,後習慣寫做“行李”。④共:?ōn?,同“供”,供給。⑤其:指代使者。⑥乏困:指食宿方面的不足。行而無資謂之乏,居而無食謂之困。)[“舍鄭”“君亦無所害”,這是從正面分析:存鄭對秦有利。]且君嘗為晉君賜①矣,許君焦、瑕②,朝濟③而夕設版④焉⑤,君之所知也。(況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把焦、瑕這兩座城池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裡修築防禦工事抗拒秦國,這是您所知道的。①賜:恩賜,這裡指秦穆公於周襄王三年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立為國君的事。②焦、瑕:晉國兩邑名,都在今河南陝縣附近。③濟:渡河。④設版:指版築防禦工事。版,築土牆用的夾版。⑤焉:於是,在那裡)[從歷史事實分析,晉忘恩負義,出爾反爾,“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言下之意是,晉這樣的盟友不可信,秦不可與晉結盟,助晉滅鄭必不得好報,提醒秦別忘歷史教訓。]夫晉,何厭之有①?既東封②鄭,又欲肆③其西封,若不闕④秦,將焉⑤取之?闕秦而利晉,唯⑥君圖⑦之。”(晉國哪裡會有滿足的時候呢?他在東邊把鄭國成為他的邊邑以後,就會再向西擴大它的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將從哪裡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總之,滅掉鄭國,就會使秦國受到損害而使晉國得到好處,請您好好考慮這件事吧。”①何厭之有:即“有何厭”的倒裝,厭,滿足。之,起前置賓語的作用。②封:疆界。這個“封”字,用作動詞,“封鄭”,以鄭國為邊境;下一句的“封”字,用作名詞。③肆:延伸、擴張。④闕:quē,侵損、削減。⑤焉:哪裡。⑥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⑦圖:考慮。)[從晉國本性分析,“夫晉,何厭之有?”晉欲稱霸諸侯,“既東封鄭”,必將“肆其西封”,故從戰略上看,晉不是秦之同盟,而是秦之最大威脅,是鄭與秦共同的敵國。]秦伯說①,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②戍之,乃還。(秦穆公聽了這番話,很高興,和鄭國訂立了盟約。委派杞子、逢孫和楊孫等人守衛鄭國,於是秦軍就撤回了。①說:同“悅”。②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都是秦國大夫。杞,Qǐ,姓。逢,Pán?,姓。)[“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遊說成功。綜觀燭之武說辭,內心裡處處為著鄭國,但言詞間卻又完全站在秦國的立場,曉之利害,陳之得失,有理有據,深刻透徹。說明鄭不僅不能亡,不僅應該存,而且與秦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穆公不由不心悅誠服,使秦終於與鄭由交戰國變成同盟國。]
第三段寫燭之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多個角度陳述利害得失,不僅說服秦穆公撤軍,而且促成秦國與鄭國聯盟。
子犯①請擊之②。(子犯請求按原計劃進攻鄭國。①子犯:晉國大夫狐偃,晉文公舅,“子犯”是其字。②之:指鄭國。)公曰:“不可。微①夫人②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③而敝④之,不仁;失其所與⑤,不知⑥;以亂易⑦整,不武⑧。吾其⑨還也。”(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達今天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同盟國內部混亂相攻代替聯合一致,不符合武德。我們還是回去吧。”①微:沒有。用來表示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②夫人:那人,指秦穆公。③因人之力:晉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最後得到秦穆公的幫助,才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因,依靠。④敝:損害。⑤與:結交,親附。⑥知:通“智”。⑦易:替代、改變。⑧不武,不符合武德。武,指使用武力時所應遵守的道義準則。⑨其:表祈使語氣的副詞,還是。)亦去①之。(於是晉國也撤離了鄭國。①去:離開。)[寫晉國撤軍,交代戰事結局,呼應開篇“師必退”。子犯主張繼續攻鄭,晉文公看出秦鄭已經結盟,此時攻鄭實際上是與秦交戰,而與秦交戰尚不到時候,道義上也說不過去,於是果斷決定撤軍,對比中見出二人戰略眼光的高低。明明是與秦交戰力不從心,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體面下臺,這樣不會挫傷士氣,又足見晉文公機智。]
末段交待秦國撤兵之後,晉國也不得不退軍,鄭國得以解圍轉安。
高一學習方法 教你四招“全身心學習法”
上課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成了很多和頭疼的問題。晨報-易思“線上學法導師”針對注意力分散的不同原因,推出四大招教你全身心投入,時刻保持巔峰狀態。
[學習篇]課上問題決不拖到課後
課前不,上課聽不懂,容易走神;課前充分,自我感覺全懂了,容易分心。對前者,課前做好,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不懂,學會帶著問題去,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對後者,不妨認真聽聽講課,檢驗是真的全都懂了,還是隻懂了個大概。此外,有經驗的授課時往往強調難懂、易出錯的地方,或用順口溜等概括。上幾分鐘的點撥,往往勝過學生課後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摸索,要充分利用資源,做到課上問題決不拖到課後。
[認真篇]我是一個注意力很集中的人
學習時心裡煩躁容易分心 高三,越緊,不易集中注意力。此時先別忙著學習,停下來慢慢自我放鬆。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閉眼,自然呼吸,然後做3到5次深呼吸,同時配合握拳、咬牙、繃緊全身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在雙腳上,默唸“我的腳越來越沉重了”,體驗從腳到全身的沉重感。堅持一段時間後,就能隨時進入放鬆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學習中。此外,學生平時可製作自我肯定清單。用“我上課的時候能迅速集中注意力!”等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語言,寫出自己在不同場合集中注意力的表現。並在每天起床後、臨睡前用肯定有力地語氣大聲朗讀,進行自我暗示;也可以把聲音錄下來,經常聆聽。
[環境篇]人亂我不亂,境亂心不亂
有學生抱怨,上課時老喜歡轉筆、做作業時總會不自覺地動來動去,不知不覺就走神。學生要學會為自己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整理好書桌再看書,把零食、耳塞等容易引起分心的東西放到視野之外,或者選擇干擾少的場合看書。此外,也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在有干擾環境中集中注意力的,努力就能做到“人亂我不亂,境亂心不亂。”
[生活篇]合理休息保持充沛精力
有些學生為了多學習,中午、課間都不休息,晚上還要開夜車,結果第二天上課昏昏欲睡。其實只有身體好,學習時精力才會充沛。學生應該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儘量不熬夜。每週保持鍛鍊身體10-12小時。此外,家長要做好後勤保障。注意學生膳食合理搭配,特別是注意早餐營養,多吃雞蛋、牛奶和水果,培養學生不偏食和挑食的習慣。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二
重視民族傳統文化
還有2005年秋季高考現代文第一個語段,這是關於民間剪紙藝術的。民間剪紙藝術,在某些學校也可以作為一門拓展課來開,這是弘揚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如果開設了這門拓展課,對於第5題,你將受邀參加全國民間工藝研討會,請就如何振興剪紙藝術準備一份發言提綱,同學們斷然不會是無話可說的。
另外,扇面藝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之一。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開設《扇面藝術》這樣的拓展課。2006年春季高考現代文第一個語段,就是對扇面藝術的介紹。如果同學們參加了這樣的拓展課學習,對扇面藝術有一定的瞭解,甚至對扇面有了一定的藝術欣賞眼光,對完成文後的問題會有較大的幫助。像第4題,請任選所附的一幅扇圖,作一簡評;第5題,有人說,現在都用空調、電扇,傳統的扇子可以退出生活舞臺了。你同意嗎?請從兩個方面說明理由,對扇面藝術有一定了解的同學,回答這兩道問題可能就勝於其他同學,如回答第5道題,最起碼從藝術和收藏價值這兩方面來說,扇子也不該退出生活舞臺,因為扇子畢竟代表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和我們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有聯絡。
高中語文學習:使用歎號應注意的幾點
1 )有人為了表示句子感情豐富,頻繁使用歎號,不該用歎號的地方也用了。有人見到公路上有用“! ”表示危險的標誌,行文時就在“危險”“嚴重”等詞語後面也用了歎號,這是不對的。
( 2 )兩個或三個歎號同時使用是可以的,但以少用為宜。表達強烈的感情主要靠句子的內容和詞語,不是靠疊用的歎號。歎號不宜多用,用濫了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 3 )兩個嘆詞連用,一般只在後面一個嘆詞後用歎號。例如: “阿,阿!”伊又吃了驚,覺得全身的毛孔中無不有什麼東西飛散,於是地上便罩滿了乳白色的煙雲,伊才定了神,那些小東西也住了口。也有在兩個嘆詞後面都用歎號的。例如: “救命啊!救命啊!”聲聲悽慘的呼喊,消失在夜幕降臨的響水縣境的會路上。
( 4 )感嘆句、祈使句的謂語前置時,歎號要放在末尾。例如:多壯觀呀,貴州的黃採樹瀑布!句子前有嘆詞,後面是個感嘆句,只在末尾用歎號,前面的嘆詞後面用逗號不用歎號。例如:啊,這增品是多麼豐富啊!
( 5 )表示強烈疑問的句子,可以把問號和歎號同時用。問號和歎號並用時,應把問號放在前面,因為表示強烈疑問的句子,首先應是疑問句。例如:自己能買上車,還白住我的地方?!
( 6 )歎號一般只用在末尾。歎號是句末點號,除了句子開頭的“唉”“啊”等感嘆詞或“各位代表”“阿爹”“大伯”等稱呼語後用歎號外(也可以用逗號),一般都只用在末尾,而不在句子中間用歎號。下面例句中的歎號應改為逗號,把“月良裝”後面的句號改為歎號;如不改,這個句子出現兩個句末點號,成了兩個句子,語意就不同了。另一位站在旁邊的日本人插嘴說道:“令人驚歎!服裝。”
( 7 )歎號在引語後面時,不管是完整引用還是部分引用,一般應保留。例如:拉拉隊的同學們喊著“加油!' . “加油!”的號子。
高二語文教案 愚溪詩序
一、匯入
從柳宗元匯入,讓介紹他所知道的柳宗元,引出課文。
柳宗元(773-819)字字厚,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世稱柳河東。21歲中進士後,做過藍田尉。與劉禹錫等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唐朝散文家、詩人,與韓愈一起倡導古文運動,他主張廢棄六朝以來華而不實的駢儷文體,創作內容充實、形式自由的散文。其散文與韓愈散文齊名,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而並稱“韓柳”。代表作是《小石潭記》《捕蛇者說》。所作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視學生了解作補充)
二、解題
《八愚詩》詩已亡佚。
(我們曾學過王羲之《蘭亭集序》,啟發學生回憶、發言,以舊帶新。)
“序”是屬於實用文體的一種,是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邊的文章。可以記敘,可以議論,可以說明。這種“序”也叫“書序”。
後來又有了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常一同賦詩,詩成後公推一人作序,是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又有雖無聚會,也相贈,以表惜別,祝願,勸勉之意,就是贈序,如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愚溪詩序》是柳宗元為《八愚詩》寫的序,說明作詩的緣由。“八愚”的總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詩序》命名。只是,當年柳氏寫的《八愚詩》早已佚失,而這篇序卻一直傳誦。除了篇末一句,這篇序也可以作為柳宗元寫的山水遊記一例來看待。它和柳宗元創作的《永州八記》一樣,借山水來抒發胸中的抑鬱,把敘事,議論,抒情糅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變,吞吐萬端,是柳宗元在永州的刻意之作。(視學生了解作補充)
三、誦讀課文,疏通文字。
四、分析理解課文
(1)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2)文章中都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為何以“愚”名之?
(3)作者是真“愚”嗎?為什麼?
本文寫作背景
公元805年,就是順宗李誦永貞元年,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入主朝廷,發動了一場革新運動,把矛頭直指豪門貴族、藩鎮、宦官,做了一些對人民有益之事。由於主客觀的原因,這場運動只維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結豪門貴族鎮壓下去。結果順宗李誦被迫讓位給太子憲宗李純。李純上臺後,殺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丕,柳宗元也是因此被貶到永州做司馬的。柳宗元到了永州,為了排遣他淤積在心中的憤懣不平,寫了一組寄情于山水的詩。已經佚失的《八愚詩》及《愚溪詩序》就是此時所寫。
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出示時代背景,提醒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分析、理解;各組派出代表發言。
提示:全文以“愚”字為線索,把自己之“愚”、溪水之“愚”融為一體,互相襯托。在作者筆下,溪、丘、泉。溝、池、堂、亭、島(八愚)彷彿全是自己的苦難知己。作者的用心,不只是為了寫這個“愚”字,愚人愚山愚水,而是在淡然不露聲色中,表現了作者對這些奇山異水的熱愛和被貶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
閱讀時要緊緊抓住作者的“情”,而這“情”又由一個“愚”字所體現,因此,抓住“愚”字這一線索,也就抓住了全文的綱。
文章第1段就抓住“愚”字,寫出“愚溪”的來 歷,“古有愚公谷,今有愚溪人”,原來這“愚溪”是因“愚人”而來。有“愚溪”還遠不夠,接著第2段又有了“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愚島”。在兩段寫景的基礎上,第3段開始議論和抒情,把情感融入景物,將景物擬人化,把“八愚”之景當成知己,並借景的種種特點與他的倔強耿介性格聯絡起來,把景物與自己化為一體。為了抒發自己的鬱憤,第4段作者又將甯武子、顏回的“大智若愚”和“裝愚”與自己相比:“凡為愚者,莫我若也。”這真是說不出的心痛!
高考語文備考全攻略整理
一、基礎知識要抓牢。在整個150分的試卷中,基礎部分的題應該抓牢抓死,不丟分。這些題為:背默(6分)、成語(3分)、病句(3分)、銜接(3分),還有稍有難度的小閱讀(9分)、文言文客觀選擇(9分)。
二、查漏補缺主攻弱項。除了基礎知識題,考生心裡應有語文型別認識,把每一塊都要做系統整理,有選擇性著重複習。
如古詩文類,自己心中要明白平時此類題中哪個易出錯,然後理清該類題的做題思路,而不是盲目多做題;再如大閱讀,自己平時是在文學類方面做得好,還是在實用類方面做得順手,然後,看自己在此類題中哪個最易失分,再進行針對性訓練。
三、關注難題,不失大分。對自己平時易失分的題,心裡不要懼怕,要知道此類題的出題特點,掌握其要領,明白易得分的技巧,做到即使難度大,也要不失大分。
四、作文求穩,穩中求新。作為重頭戲的60分的作文,在考試前這段時間,一是分型別複習一下各型別作文的審題要點和技巧,二是要準備、背誦不同型別的作文素材,三是要明白高考應試作文得分點,無論審題還是寫作,都要穩中求新。
【總結】高考語文備考全攻略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在高三階段,大家也應該要多瞭解一些高考備考知識,為高考而做準備。
高考作文臨場十大問題應急措施
問題一: 看到作文題目心裡就發慌
措施:1.閉目養神深呼吸,讓全身放鬆,沖淡緊張情緒;2.反覆默唸作文題目,及時記下頭腦中迸發的火花。
問題二: 擔心跑題,心裡沒底
措施:1.將材料中的內容進行分解;2.確定哪些內容是主要的;3.將主要內容中的關鍵詞語擴充套件成一個判斷句,以此為作文中心;4.在作文中反覆出現關鍵詞語。
問題三: 不知選擇哪一種文體
措施:1.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2.選擇自己有材料儲備的文體;3.平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記敘文。
問題四: 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
措施:1.從課本中找材料,特別是、、等人文學科;2.從看過的電視、聽過的廣播中找材料;3.從身邊生活中找材料;4.從眼前的中找材料。
問題五: 想要創新,又怕出差錯
措施:1.選擇新鮮材料,給閱卷以創新感;2.換一個角度思考,一般人總是從正面表現話題主旨,你可以試著從側面出擊;3.從一個新的角度引述分析材料。
問題六: 寫到一半時想換一種文體
措施:1.保留原有內容巧妙過渡;2.議想改為記敘文,可將議字轉換為人物的心理活動,並在關鍵處加入適當的語言;3.記敘文想改為議,可以把記敘材料作為論據,把記敘內容轉換為社會現象。
問題七: 害怕寫到中途卡殼
措施:1.在草稿紙上列一個簡要的提綱;2.確定幾個領屬全文的關鍵詞語或關鍵句;3.對提綱和關鍵句進行修改。
問題八: 文章要結束了,字數還不夠
措施:1.從另一個角度寫一段,這一角度的內容不能畫蛇添足,要圍繞中心(主旨)進行;2.對前文內容再進行挖掘、歸納,或總結全文,或揭示文章主旨;3.適當引用名言、詩賦、歌詞等,為文章添彩。
問題九: 用於寫作的時間不多,作文想寫快一點
措施:1.審題時注意勾畫命題要點,提醒自己在寫作文時突出這些要點;2 高一.列一個簡要的提綱,避免在寫作過程中思維中斷;3.記下腦中迸發的思維火花,然後尋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絡;4.回憶以前讀過的、寫過的作文,想一想它們與眼前的作文題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否有相通之處;5.從最受感動、最有話說的那一點開始動筆;6.提高寫作速度的同時要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潔。
問題十: 寫到中間,發現偏題
措施:1.審視話題和自己已寫的內容,找出兩者之間的聯絡;2.用概括句、轉折句將所寫的內容與話題“焊接”在一起;3.在接下來的寫作中,在自然段的開頭、結尾以及文章結尾等處適時點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