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詩歌五首》課文解析

關於《古代詩歌五首》課文解析

  觀滄海

  曹操,漢獻帝時任地方官,後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建安十二年(207年),他率部北征烏桓,消滅袁紹殘部,而在這一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他才能揮戈南下,以圖統一中國。《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

  詩的前兩句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開始即點出了登臨地點和觀察物件,站在山上,遠觀大海的全景。作者從大處著墨,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特別是這幾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僅僅十六個字,給我們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彷彿與詩人一起欣賞這宏偉的景觀: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太陽、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於滄海一樣……詩人生動地描繪了滄海的形象及其博大深廣、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宏偉氣魄。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於詩中:寫山島的盎然生機,寄託了他的昂揚鬥志;寫滄海的波瀾壯闊,表達了他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寫滄海吞吐日月的景色,顯示了他的博大胸襟和氣吞山河的氣概。

  次北固山下

  唐朝詩人王灣的詩作得很好,可惜多已散佚,《全唐詩》中僅存錄了十首,本文所選的是廣為流傳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作者家住洛陽,旅於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裡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江邊,抬頭看山,山中驛路逶迤而上,遙接山頂,遠遠望去,好像路已經跨出青山之外,伸入到青天之中;再看長江,江水浩淼,連線天際,那遙遠的行船,好像飄到碧綠的江水盡頭,簡直就要駛入天際了。於是詩人的筆下有這樣的開頭:“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接著寫近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生動地描繪出水面開闊,風平浪靜,江中一帆高掛的美妙圖畫。“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這首詩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殘冬未盡,舊年未去,江邊就露出了春意。最後“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由感受寫到思鄉,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湧動的思鄉之情。這首詩對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思,卻沒有一點淒涼之情。

  錢塘湖春行

  本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詞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讀了白居易這首詩,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倩影,更加感到蘇軾這個比喻的貼切。

  第一、二句寫的是遠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公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第三、四句寫的是近景,寫高處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帶來了初春生機勃勃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非“處處”,“誰家”而非“家家”,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來敘述這些景象,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悅。第五、六句寫的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遊春的.陶醉感。走馬觀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作者對景物觀察入微:春草雖茂,但卻不高,剛沒過馬蹄。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舒暢感。最後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陰裡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流連忘返了。這是寫詩人遊春非常盡興。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將盡興遊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西江月

  這首詞描寫了一個月色皎潔的夏夜,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饒黃沙嶺途中所見到的鄉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闋寫月夜夏景。前兩句用“明月”“清風”點明是晴夜,“驚鵲”“鳴蟬”點明是夏天。這兩句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晴夜圖。後兩句詩人借夏夜的一片蛙聲,就好像這些青蛙正在稻花香裡贊說豐年。表面是寫蛙,實際是寫人即寫詩人自己喜悅之情。這裡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把自己的主觀感受藉助於蛙聲表現出來,讓讀者展開想像,一起去體會那豐收的喜悅之情。

  下闋寫詩人雨夜趕路。前兩句寫景,“七八個星”暗示晴空已密佈烏雲,“兩三點雨”表明陣雨即將來臨。這裡,詩人也採用倒裝句式,將“七八個星”和“兩三點雨”前置,突出了夏雨初來的特點,讓人想到雲雨的發展趨勢。後兩句寫人,為了避雨,詩人加快腳步去尋找舊時來過的社林邊的茅店,在溪頭一拐彎,那茅店就一下出現在眼前。“忽”字用得極妙,把詩人由焦急到喜悅的心情貼切地傳達出來了。

  詞人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麼清幽,氣氛那麼恬靜,充滿了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筆調靈活、輕動,構思渾樸、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給人以相當豐富的美的享受。

  《天淨沙·秋思》

  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悽苦之情。人的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景情相融的寫法,把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事物,賦予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悽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小橋流水人家”是極常見的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在一個圖景之中,便成為“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