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與課文內容
文學常識與課文內容
一、字詞
參差(cēn cī ) 寂寥(liáo) 清洌(liè) 俶爾(chù)
悄愴(qiǎo chuàng ) 竹柏(bǎi ) 藻荇(zǎo xìng) 風靡(mǐ)
山嵐(lán) 一泓(hóng) 靜謐(mì ) 雄踞(jù )
孕生(yūn) 幢頂 (chuáng) 濃稠(chóu ) 竹筍(sǔn)
斑斕(lán ) 賄賂 (huì lù ) 匱乏(kuì ) 下頜(hé)
臉頰(jiá) 椽子(chuán) 舷窗(xián) 魅力(mèi)
瑰麗(guī) 穿梭(suōi) 荒蕪( wú) 鱗次櫛比 ( zhì)
沼澤(zé ) 檜木(guì) 諦聽(dì) 可見一斑
接風洗塵 恍如隔世 人跡罕至 心馳神往 大飽口福 輕描淡寫
二、文學常識與課文內容
1、《小石潭記》選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人,著名文學家,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本文按瀏覽的順序生動地描寫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謐,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的孤悽之情。
2、《記承天寺夜遊》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與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寧靜清瀅、離塵脫俗的美好意境,表達了作者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3、《阿里山紀行》選自《人民日報》,作者吳功正,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本文透過移步換景,形象地描繪了瀏覽阿里山所見的迷人風光,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感受,由衷地讚美“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讚揚臺灣人民的生態意識和利用生態發展旅遊的理念,含蓄地表達兩岸人民的心融會起來的共同願望。
4、《美麗的西雙版納》選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總分結構展開描繪,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5、《藍藍的威尼斯》節選自《光明日報》,本文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介紹了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麗的風光和文化藝術,展現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築美和秋色美,讚頌了中意兩國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誼。
三、詩歌賞析: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湯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以“望”字著筆,重在描寫望山的所見所感,以簡勁的詩句寫出了泰山的雄偉氣勢,顯示出詩人蓬勃向上的朝氣。
2、 頷聯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鍾”運用擬人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割”運用誇張,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 頸聯寫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層出不窮的雲氣使詩人的心胸為之盪漾,歸鳥進入眼簾,時已薄暮。
4、 “凌”“覽(俯視)”既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
5、 尾聯取《孟子》入詩,具有象徵性和啟發性,既寫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也表現了詩人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1、以“行”為線索,以“春”為著眼點,寫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2、 頷聯從動物的變化寫早春的景象。頸聯從植物的變化寫早春的景象。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景色給予人的感受。
3、 “爭暖樹”“啄春泥”說明天氣乍暖還寒,寫出了春光給自然界帶來的活力。
4、“漸欲”野花漸開漸多,“沒馬蹄”點出草淺。“行不足”是愛的體現,同時也照應了題目。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抒寫自己在山上最高層時心中的感受。
2、 雞鳴日出是傳聞之景,同時也是詩人美好前程的象徵。
3、 “不畏”道出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4、 “浮雲”既是實寫,也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最高層”字面上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則暗喻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