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主要內容
西遊記裡的主要內容
導語:說句實在話,唐僧的的三個徒弟以及一匹馬,都不是因為崇拜他的人格魅力、欽佩他的淵博學識而死心塌地肝腦塗地的追隨於他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西遊記裡的主要內容,歡迎借鑑!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朝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朝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透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朝刊本有六種,清朝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朝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內容簡介
吳承恩編著的'《西遊記》全本共一百回,為了讓青少年在能看懂的同時,對這一古典文學名著有更完整、全面的瞭解,本書在改編時儘量保留了原著的面貌,一百回一回不落。本書故事是以仁慈寬容的唐僧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神通廣大、勇敢樂觀、會七十二變武藝的孫悟空、憨厚可愛、好吃懶做但力氣滿身的豬八戒以及誠厚老實、忠心耿耿的沙悟淨的保護下,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完成皇命,取回真經。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唐僧師徒一起降妖伏魔,踏上西天取經的路程吧。
後世影響
國內影響
《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自《西遊記》之後,明朝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朝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出。《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裡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
國際影響
《西遊記》備受西方人士的關注,譯介較為及時。19世紀中葉,法國漢學家泰奧多·帕維把《西遊記》中的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和第十回(“遊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譯成法文。第九回譯文題名為《三藏和尚江中得救》,第十回譯文標題為《龍王的傳說:佛教的故事》。譯文皆刊於巴黎出版的《亞洲雜誌》(亦稱《亞洲學報》,由亞細亞學會主辦)。1912年法國學者莫朗編譯的《中國文學選》一書出版,收錄了《西遊記》第10、11、12三回的譯文。12年後,即1924年,莫朗譯成《西遊記》百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