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課文內容
盧溝橋課文內容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 永定河上。因橫跨 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 拱橋。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盧溝橋課文內容 ,歡迎閱讀。
盧(lú)溝橋
盧溝橋在北京郊(jiāo)區的永定河上。它修建於公元1189到1192年間。
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它全長26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gǒng)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短的16米,長的21米多。石拱之間有石橋墩(dūn),把11個橋拱連成一個整體,所以叫連拱橋。以前永定河發大水時水勢很猛,兩岸河堤(dī)常被沖毀,但是這座連拱橋卻完好無損(sǔn)。橋寬約7.5米,橋面平坦(tǎn),幾乎與河面平行。橋面用石板鋪成,兩側有石欄、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獅,共501個。這些石獅姿態各異: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戲耍,有的像在傾聽流水聲,有的像在檢閱(yuè)橋上的車馬……真是千姿百態,栩(xǔ)栩如生。橋東的碑(bēi)亭內立著一塊漢白玉碑,上面刻著清朝乾(qián)隆皇帝題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為燕[yān]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叫馬可·波羅的義大利旅行家來過中國,他說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柱上的獅子是“美的奇觀”。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qīn)略者向盧溝橋發起攻擊,我國軍隊奮起反抗。這就是著名的“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從此,我國開始了八年的抗日戰爭。
現在,盧溝橋附近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guǎn)和紀念碑。每年7月7日,這裡都要開展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緬(miǎn)懷歷史,悼(dào)念先烈。
《盧溝橋》教學反思
盧溝橋是一座聞名世界的橋樑,歷史久遠,設計科學,造型美觀。同時,它是著名的“七七事變”的發生地,是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本文作者透過樸實的語言,具體形象地介紹了盧溝橋的建築特點和歷史意義,充滿著驕傲和自豪的感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僅是在介紹盧溝橋,讚美盧溝橋,同時也是在讚美造橋的人,讚美中國人民的鬥爭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透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初步接觸說明方法,引導學生認識數字說明,舉例說明的好處,並且鼓勵學生在今後善加利用。
2、重視觀察和想像能力的培養,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盧溝橋的造型美觀時,先是讓學生說一說省略號在這裡起的作用,然後想象盧溝橋的獅子還會有哪些姿態,讓學生全面形象地瞭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的特點。
3、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在引導學生了解盧溝橋的獅子千姿百態後,讓學生用“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說話,培養學生有序的說話。
教學完本課,反思整個教學,我認為還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
1、教學評價力度不到位,教師語言感染力不強。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我的語言感染力不強,對學生缺少鼓勵性的評價,課堂教學的氣氛有時比較沉悶。
2、朗讀形式不夠多樣化。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集體讀。其實,在學習重點語句時,比如在學習獅子姿態各異這一部分時,就可以採用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範讀等多種形式。
但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