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課文滲透分析
《朱德的扁擔》課文滲透分析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透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下面摘錄了兩篇《朱德的扁擔》的教學反思與各位小學語文老師分享。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一:
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貴品質,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並透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
第二自然段中介紹區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並透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絡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後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二: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師來聽課的時候,雖然事先經過了準備,但還是有喜有憂。
喜一、這一課,我也從題目入手: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幹什麼?朱德為什麼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不許亂拿八個字?
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喜二、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憂一、基礎。在指導會寫的字扁擔時,僅僅是藉助課件讀寫說,而沒有示範寫。主要是我寫字太慢,怕耽誤太多的時間。
憂二、組織。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由於時間過長(本節課上了50分鐘)需要老師不時地用眼色來維持課堂紀律,這就要求平時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