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主要內容

塵埃落定主要內容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塵埃落定主要內容,歡迎大家分享。

  《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併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2000年《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一個聲勢顯赫的藏族老麥其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這個傻子卻有著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其餘土司遍種時突然建議改種麥子,結片供過於求,無人問津,阿壩地區籠罩在饑荒和殘廢的陰影下。大批饑民投奔麥其麾下,麥其家族的領地和人口達到空前的規模,傻子少爺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也開闢了康巴地區第一個邊貿集市。傻子少爺回麥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爺的嫉妒和打擊,一場家庭內部關於繼承權的腥風血雨悄然拉開了帷幕。最後在解放軍進剿殘部的隆隆炮聲中,麥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紛爭、仇殺消失了,一箇舊的世界終於塵埃落定。

  人物介紹

  老麥其

  老麥其土司是個極具個性的形象,作品一開篇,就讓人感受到了他身上的霸氣。他與活佛之間有這樣一次對話。活佛是借雕喻土司,而土司則是以鷹自指,這形象地展示了麥其土司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王者風範,也表現了麥其土司良好的自我感覺。他認為天下所有的好的事物理應歸他所有,這就滋生出無限的私慾和貪婪。傻子二少爺的眼中,父親是:聰明人,麥其土司。作品中以麥其土司來代表整個土司階層,也代表著那些私慾膨脹的聰明人們。他們自以為是,目光短淺,只知在小小的康巴高原上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連綿不斷地鬥狠鬥法,完全不聞不理不問外面的世界是否正在起變化。老麥其土司斂財、貪色、專制。他為滿足情慾而霸佔了最為忠誠的查查頭人的妻子,並順勢擄去他的家產,結果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貪圖權欲,把其他土司玩弄於股掌之中,甚至上演禪讓的把戲,待到大兒子旦真貢布被人刺殺致死後,反而精神大振似年輕了二十歲,又充滿了當土司的活力。展現出麥其土司由於對權力的貪戀,棄倫理、手足、親兒於不顧,極度地放大了私慾下人性的扭曲。同時,封閉的環境、凝滯的思想,使他只習慣於聽自己熟悉的聲音,拒絕任何他種聲音的介入,所以試圖闖入土司的領域散佈先進思想的書記官翁波意西就只能被列入行刑的物件了。麥其土司統治一切佔有一切,卻在統治和佔有中逐漸迷失自我,淪為權力與慾望的奴隸。他失去理智的瘋狂,所極力斂集的財產,建立的政權,在隆隆的炮聲中灰飛煙滅。

  翁波意西

  他是格魯巴教派的忠實追隨者,為宏揚禪宗教旨,宣揚先進理念,不辭勞苦,千里迢迢來到麥其土司的領域傳播新教,以代替那些充滿邪見的、戒律鬆弛的、塵俗一樣罪惡的教派。翁波意西對政治、經濟、宗教等歷史發展規律的預言,預示的是新的社會思想和理念和諧統一。這同時觸怒了麥其土司和當地教派,因此,他的苦難無法逃避。第一次的割舌,是因為他大膽地說:是那些身披袈裟的人把我們的教法破壞了,還指責野蠻土王對黑頭藏民的殘暴統治。他預言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潮流,卻違背了現實的統治意志;他認為所向無敵的教法沒有被接納,卻在被割舌後淪為被看作是野蠻人的土司的家奴充當了書記官。他的思想也被集權、暴虐的麥其土司妄影象對待他的舌頭那樣連根拔除。但歷史車輪前進的腳步不會因此受阻,土司的官寨最終變成了塵埃,而翁波意西為之獻身的信仰也最終得到了肯定。他的精神姿態是值得人追尋的,他的明慧的歷史觀,寓喻著作者的理想,就像他親手栽種的菩提樹一樣,是塵埃落定後人們惟一能看清的東西。

  二少爺

  他是漢藏混血兒,又是父親酗酒與母親清醒時的產物。他有著特殊的社會地位、家庭背景、生理特徵、智力水準、生活態度。在他身上,聰明與傻是兩個聚焦點。二少爺確實是個冒傻氣的人物形象。二少爺傻,可他有時候又相當聰明。淺層面地看,他能幾次機智地幫卓瑪圓謊話,能成功地指揮圍剿野畫眉的戰鬥。從深層次看,他能靈智地洞察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每一件事:土司家庭內部、土司與頭人、土司與土司之間以及土司與家奴、百姓之間等圍繞權力爭奪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他開倉濟民,倍受愛戴;他開闢前所未有的邊境貿易市場,在土司的立場上第一次把禦敵的堡壘變為市場,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土司間的矛盾衝突。他的舉動一次次讓聰明人吃驚萬分,他似乎擁有左右世界、透視未來的神奇力量。傻子二少爺和智者翁波意西表面上看他們站在智性的兩級,但他倆就恰似地球儀上的東經180度和西經180度,貌似南轅北轍,實際卻是站在一條方位線上的人。在麥其家族所有的人當中,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接受了翁波意西的影響的人。傻子二少爺具有類似巫人般的特異功能的影子,傻子對客人的到來、官寨裡出事、復仇殺手的幾次現身、旦真貢布的被刺都有未卜先知的預感。最後當仇人向他下手時,他平靜以對,以一個先覺者的敏銳與氣度,像一個真正高原男子漢那樣主動接受父親仇人的刀劍。就是這樣一個傻又不傻還帶著先知先覺的人,給人無限遐思。

  塵埃落定小說創作歷程

  阿來從小在藏族地區長大,阿來的《塵埃落定》創作思路時,坦言自己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刻影響,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創作方法的借鑑,語言的運用等等,都和一種藏族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傻子二少爺形象的塑造就受到阿古頓巴的影響。[4] 小說寫於1994年,由於阿來沒有名氣,被十幾家出版社退稿,當時流行的是兇殺色情,大部分編輯都認為純文學沒有市場。1998年,在阿來已經不抱希望的時候,剛巧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幾位編輯到成都找很有名氣的鄧賢,同意看看阿來的這篇作品。沒想到,一個月後即拍板作為重點作品出版。恰好公眾經過一段純文學飢餓期,這部特別的作品一下子吸引了讀者,除大量的盜版外,還重印了5次,正版接近10萬冊。

  拓展閱讀:小說《塵埃落定》讀後感

  對當代文學,我接觸的時間很晚。在其他同學讀完了當代所有作家的作品時,我還像個六年級的小學生那樣,驚喜地徘徊在當代文學的書架間。當代作家寫下的作品,其數量與古代作家流傳下來的作品旗鼓相當,這時我才知道有當代作家作品的存在這回事。

  這一點也不奇怪,我出生於一個閉塞的小山村,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村子裡一戶相對富裕的人家才買進了第一臺電視機。我的整個成長過程中,與文學作品幾乎沒有接觸的機會。環境的閉塞是一方面的原因,我們那裡流行各種盜版武俠小說、言情小說,而我對這些小說一向很警惕,老師也不許我讀這樣的`“閒書”,所以,直到現在我也是對武俠、言情小說不聞不問,無法排遣內心那種焦慮——為功名而讀書,絕不讀“閒書”的戒條一直在起作用;另一方面,家境貧寒,買不起書(連吃飯都成問題,哪還有錢買書),讀書無非是為了考上大學,於是除了課本,就沒有別的讀物。

  等到我終於考上大學,解放了,當其他同學痛痛快快談戀愛、沉醉在網路遊戲中的時候,我向圖書館發起了進攻,似乎是要補償少年時代的不足,要閱讀個夠——當然,也是抱著解開心中困惑的目的去讀書的。

  我的一位舍友,也是同班同學,他有一本《塵埃落定》,放在他的書架上。這位同學很有趣,他本人有一臺膝上型電腦,卻再買了一套滑鼠、滑鼠墊、耳麥,卻常常邀幾個同學去網咖打遊戲。他知道我是個窮光蛋,沒錢,所以從不拉我去網咖。可見窮也有好處,不會跟著他們混,沒有能力去空耗光陰。當我發現這本書後,向他借閱。他很高興,同意了。於是我一口氣將《塵埃落定》看完。

  看這本書之前,我看完了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小說《喧譁與騷動》,所以在看《塵埃落定》的時候,認為這是受到《喧譁與騷動》的影響後,寫出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還抱著這種觀念。直到最近,我才終於將這個觀念糾正過來。現在我認為,並不能因為福克納比阿來先出生,先寫出《喧譁與騷動》,就認為阿來受了福克納的影響,而是我這個讀者莫名其妙將兩位作家牽扯到一起了。

  為何?《喧譁與騷動》寫了一個白痴班吉。《塵埃落定》寫了一個白痴土司的二兒子。《喧譁與騷動》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塵埃落定》寫的是西藏土司制度的輝煌、沒落、滅亡,也是一部史詩。即,同樣的敘述角度,同樣是史詩,兩方面的類似,使我將兩部作品牽扯到了一起。

  不同的地方是,《喧譁與騷動》用四個敘述角度講述同一個家族的歷史,這是這部作品特定的文字結構;而《塵埃落定》的敘述角度一直沒有變過,都是土司的白痴二兒子。

  我甚至還想起了南非作家庫切的作品《邁克爾K:生平及其年代》來,這本書同樣寫的是一個智商低下的人,也是一部史詩式的作品。難不成我要說,庫切受福克納的影響?或許有可能。我相信,在庫切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恐怕鮮有中國人知道庫切是何許人也,庫切依舊身處那塊大陸,被中國擋在門外。所以,阿來也不可能受庫切的影響。

  相互毫不干涉的作家,在不同的土地上,以類似的角度寫了類似的小說,難道不令人驚歎不已?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對近代文學的排序,即“魯郭茅,巴老曹”。當時我太年輕,無法讀懂魯迅,其他作家的作品,也很少讀(沒有機會讀到這些大作家的作品)。有一次,我看了巴金先生的一篇名叫《春天裡的秋天》的小說,講的是一名女子違背父親的意願,按照自己的想法,與一名青年自由戀愛,同居。後來日子過不下去了,被父親接回家,自殺了。男青年聽到這個訊息後,悲傷不已。我讀完這篇小說後,很是失望。如果自由戀愛沒有好的結局,青年們的努力竟然得到這麼一個悲慘的結局,完全沒有希望,我們所有的青年差不多都要這麼病態地活下去了。後來又看了魯迅寫的小說《傷逝》。調子是壓抑低沉的,使人喘不過氣來。或許只有瞭解了魯迅和巴金所處的那個時代,才能夠理解他們的小說。

  當我一口氣讀完《塵埃落定》後,內心竟然是無比暢快,充分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與之前讀《春天裡的秋天》這樣的小說的壓抑心境截然相反。阿來寫的也是死亡和沒落,為什麼就那麼令人舒暢呢?當時我就想,《塵埃落定》這本書怎麼就沒有得什麼獎,廣泛流傳呢?這絕對是一本好書。後來才知道這本書是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而且被選入了中國百年百種文學作品。我認為這與這本書達到的成就是完全相稱的。能夠閱讀《喧譁和騷動》、《邁克爾K:生平及其年代》的我,同樣能夠從閱讀《塵埃落定》這本書中得到樂趣——一種心靈的震撼,被牢牢吸引住。

  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塑造了一代病態的青年,比如“一從自己中意的女生身邊走過,就臉紅”,在現實生活中無能、懦弱,總將愛情搞成悲劇。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我想,這樣的青年如何存活於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界?我們就不能做一個正常人?

  我似乎在說,當代文學中的一些作品比近代文學的一些作品要好。我這話足以引起諸多前輩的鄙夷目光了。不過我認為文學作品不但有摹寫現實的能力,而且還有塑造新型人格的能力——這在現在已經是老生常談了。郁達夫小說描寫的人物使得我們這些讀者覺得,那些人物比現實中的人物還要灰暗。作家們怎麼都是那麼軟弱,那麼無能,都要餓死、被現實逼死?為什麼不自強,好好活著?

  《塵埃落定》裡寫的這個白痴,竟然比一個正常人更能適應生存,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白痴死的時候也相當冷靜,他知道新時代來了,他死得很坦然。

  我想,這與阿來身處一個全新的時代有關。阿來處在這個有希望的時代,所以歡歡喜喜地埋葬了土司和土司制度,迎接新生活。土司的權利再至高無上,再神氣,也消失不見了。土司部落之間的戰爭,利益衝突,寫得那麼真實,絲毫沒有人工化的痕跡。我用語言無法準確描述出它的種種妙處。我甚至認為,如果不是身處這種文化之中,如果不是考察了很多的資料,根本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來。它是對過去歷史的再現。人物的生與死、愛與恨、對與錯,都隨著歷史遠去,當我們面對這段歷史時,有的只是驚心動魄,不知所措。

  如果前輩們說我淺薄無知,只知道講好聽的話,根本就不具備批評家的素養,我會恭恭敬敬加以承認。對我寫不出來、又只知道它種種好處的作品,除了從心底表示欽佩之外,我還能怎麼辦?

  只有在我學習了某種文藝理論,才能如批評家所願意看到的那樣評論這部作品。也是,如果沒有一種理論作為指導,批評從何開始?作為一名讀者畢竟要簡單得多。我是虔誠的讀者,不是批評家。我只是寫出我的讀後感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