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約瑟夫·布羅茨基經典句子
最新的約瑟夫·布羅茨基經典句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句子都不陌生吧,句子由詞或片語部分和語調所表示的語氣部分組成。你知道什麼樣的句子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約瑟夫·布羅茨基經典句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的約瑟夫·布羅茨基經典句子 篇1
1、追求基準的人總是多於追求極端的人。獲得上述數目,以及獲得上述數目的一半或十分之一,所涉及的人類心靈掙扎,遠遠多於任何致富計劃或任何形式的苦行主義。事實上,所涉及的數目愈小,人們為獲得它而投入的情緒就愈大。這麼說來,其拿手好戲是處理人類心理種種錯綜複雜關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六千盧布視為一筆鉅款,其理由就在明顯不過了。對他來說,這意味著一大筆人類投資,一大筆細微差別,一大筆文學。簡言之,這與其說是貨真價實的錢不如說是形而上學的錢。——《小於一》
2、勿讓未來驚擾你,你終歸抵達未來,若你必將抵達,請保持你現今擁有的理智。
永遠去走捷徑,自然之路即捷徑。
想象不止,你便思想不止,因為心靈是由想象上色的。
人們為了彼此來到此世,要麼理解他人,要麼忍受他人。——《悲傷與理智》
3、作為一個交談者,一本書比一個朋友或一位戀人更加可靠。一部長篇小說或一首詩並非獨白,而是作者與讀者的交談,是交談,我重申一遍,是最真誠的、剔除任何雜念的交談,如果你願意,也可以說它是兩個厭世者的交談。——《悲傷與理智》
4、只有當批評家同時在心理和語言兩個層面展開工作時,文學批評才可能是合理的。——《文明的孩子》
5、由於任何事情只能在時間之中發生一次,我們為了理解所發生的事情,就必須站在犧牲者的一邊,而不是倖存者或旁觀者的一邊。然而,歷史就是一種旁觀者的藝術,因為犧牲者的主要特徵就是他們的沉默,兇殺剝奪了他們的言說能力。如果我們的詩人談到了該隱和亞伯的故事,那麼歷史便從此成了該隱的版本。我們提出這個如此極端的比喻,其原因就在於區分事實以及關於事實的闡釋,我們在道出“歷史”一詞時往往會忽略這一區分。——《悲傷與理智》
6、無論你們選擇做多麼勇敢或謹慎的人,在你們一生的過程中,都一定會與所謂的.惡進行實際的接觸。我指的不是某本哥特式小說的所有物,而是,說的客氣些,一種你們無法控制的可觸控的社會現實。無論多麼品性良好或精於計算,都難以避免這種遭遇。事實上,你越是計算,越是謹慎,這邂逅的可能性就越大,衝擊力也就越強烈。這就是生命的結構,即我們認為是惡的東西有能力做到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原因之一是它往往會以善的面目出現。——《小於一》
7、在文學中,如同在任何地方一樣,“好”並非是一個獨立自在的範疇:它是由它與“壞”之間的區別來界定的。於是,一個作家要想寫一本書好書,他就必須閱讀大量低階書刊——否則的話,他就難以獲得必須的標準。——《文明的孩子》
8、不管你喜不喜歡,藝術是一個線性程式,為了防止它自己回捲,藝術便有了陳詞濫調這個概念。藝術的歷史是增加和提煉的歷史,擴充套件人類感受力之視角的歷史,豐富表達手段的歷史——或更經常地,濃縮表達手段的歷史。藝術中引入的每一種新的心理現實或美學現實,對其下一個實踐者來說都立即變成老套。——《小於一》
9、每一個寫作生涯,都始於個人對成聖、對自我改進的追求。遲早,通常很早,一個人便會發現他的筆完成的東西遠遠多於他的靈魂。——《小於一》
10、問題不僅在於,美德並不是能創作出傑作的一種保證,問題更在於,惡,尤其是政治之惡,永遠是一個壞的修辭家。一位個體的美學經驗愈豐富,他的趣味愈堅定,他的道德選擇就愈準確,他也就愈自由,儘管他有可能愈是不幸。——《悲傷與理智》
11、「他所探求的就是悲傷與理智,這兩者儘管互為毒藥,但卻是語言最有效的燃料,或者如果你們同意的話,它們是永不褪色的詩歌墨水。——《悲傷與理智》
12、歷史無疑註定要重複自身:畢竟,歷史如同人,沒有很多選擇。——《小於一》
13、人究其實質而言就是我們關於他們的記憶。——《悲傷與理智》
14、任何一首詩,無論其主題如何——本身就是一個愛的舉動,這與其說是作者對其主題的愛,不如說是語言對現實的愛。如果說這常常帶有哀歌的意味,帶有憐憫的音調,那也是因為,這是一種偉大對弱小、永恆對短暫的愛。”——《文明的孩子》
最新的約瑟夫·布羅茨基經典句子 篇2
1、但是這位作家的主人公在讀者面前以近乎加爾文主義的固執裸露他們的靈魂,並非只是為了逼真性。尚有某種東西迫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們的生活從裡到外翻出來,攤開他們骯髒的精神亞麻布的每一個褶層和每一條皺紋;並且這也不是為了追求真理。因為他的調查結果所顯示的,不止是真理;他們暴露了生活的織物,而這織物是襤褸的。那股迫使他這樣做的力量,是他的語言那無所不吃的雜食性,他最終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就連上帝、人、現實、罪責、死亡、無限、拯救、空氣、土壤、水、火、金錢也無法滿足它;於是它撲向自己。 ----《小於一》
2、一個人詩讀得越多,他就越難容忍各種各樣的冗長,無論是在政治或哲學話語中,還是在歷史、社會學科或小說藝術中。 ----《文明的孩子》
3、那是這座城市最神奇的時刻,你可以在凌晨兩點讀書寫作而不需要燈光,建築物沒有陰影,屋頂環繞著金光,看上去就像一套脆弱的瓷器。周圍是如此安靜,你幾乎可以聽見一支湯匙在芬蘭掉落的叮噹聲。 ----《小於一》
4、就倫理觀念而言,這一代人是俄國曆史上最書生氣的一代,為此的感謝上帝。僅僅因為說海明威比福克納好,朋友間的友誼就會中止;文學神殿中的座次就是我們的中央委員會。讀書起初不過是知識的正常積累,但很快就成了我們最重要的職業,為了它可以犧牲一切。書本成為第一和唯一的現實,而現實則被視為無意義的、讓人厭惡的東西。與他人相比,我們似乎是在逃避或偽裝我們的生活。細想一下,無視文學倡導的準則而過的生活,是卑瑣的,也是無價值的。所以,我們曾認為,我此時仍認為,我們在當時是正確的。 ----《文明的孩子》
5、Darkness restores what light cannot repair.黑暗修復了光明修不了的東西。
6、對你的思念正在後退,如聽了吩咐的侍女。 ----《悼念》
7、(俄國)這個國家擁有一種能夠表達出人類心理最深層含義的、富有神奇變化的語言,擁有一種難以置信的倫理敏感度,它具備了建造一個文化和精神的天堂、一個真正的文明搖籃的所有條件。然而,它卻變成了一個單調的地獄,充滿著陳舊的唯物主義教條和可悲的消費主義追求。 ----《文明的孩子》
8、一件藝術作品,總是被賦予超出其創造者之生命的意義。 ----《文明的孩子》
9、你會被你所愛的東西改變,有時候達到失去自己全部身份的程度。 ----《少於一》
10、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紙張上,無論是透過行為還是藉助修飾語,能讓你保持住你的尊嚴的東西就是善良和斯文。 ----《悲傷與理智》
11、至少可以說,它偏離不管是什麼名稱的意識形態小說型別,吸納對社會秩序的譴責,但溢位它,如同溢位一隻太小、無法容納語言洪水的杯子。 ----《小於一》
12、文學是社會所具有的唯一的道德保險形式,它是一種針對弱肉強食原則的解毒劑;它提供一種最好的論據,可以用來質疑恐嚇民眾的各種說辭,這僅僅是因為,人的豐富多樣就是文學的全部內容,也是它的存在意義。
13、我們在西方,在文明中認出了我們自己的某些東西,在那裡這種認同也許甚至比在家裡更強烈。此外,我們已做好為這份情感買單的準備,價錢相當高,即我們的餘生。代價自然不低,可是便宜沒好貨。更不用說在那些年代,我們的餘生便是我們擁有的一切。 ----《悲傷與理智》
14、因為正常、像人樣的生存,是大多數人類渴望的目標。因此,一個把六千盧布當成一筆鉅款的作家,也就是在一個與大多數人相同物質和心理層面上運作的作家,即是說,他以生活本身的普通方式來處理生活,因為,如同自然程式,人類生活的引力作用都是朝著中等方向運動的。相應地,一個屬於社會階梯較上層或較下層的作家,總會多多少少扭曲生存的畫面,因為,不管是在較上層還是在較下層,他都會從一個過於尖銳的角度來看那畫面。從上層或下層批判社會(社會是生活的暱稱)也許可產生偉大讀物;但那只是充當內線,使你可以盡一份道德責任罷了。 ----《小於一》
15、文學是人的辨別力之最偉大的導師,它無疑比任何教義更偉大,如果妨礙文學的自然存在,阻礙人們從文學中獲得教益的能力,那麼,社會便會削弱其潛力,減緩其進化步伐,最終也會使其結構面臨危險。 ----《悲傷與理智》
16、一個人讀詩越多,他就越難容忍各種各樣的冗長,無論是在政治或哲學話語中,還是在歷史、社會學科或小說藝術中。散文中的好風格,從來都是詩歌語彙之精確、速度和密度的人質。作為墓誌銘和警句的孩子,詩歌是充滿想象的,是通向任何一個可想象之物的捷徑,對於散文而言,詩歌是一個偉大的訓導者。 ----《悲傷與理智》
17、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日積月累,最終會導致神經官能症。每一天,人們的心理都會發生很多變化,但人們的表達方式卻往往一如既往。表達能力落後於體驗。這對心理會有不好的影響。那些無名無姓的感情、感受、思想和印象沒有被表達出來,沒有獲得大致的滿足,它們在某一個體的內部不斷被壓抑,最終會導致心理爆炸或心理崩潰。 ----《悲傷與理智》
18、無論過去是愉快還是悲傷,它永遠是一塊安全的領地,這僅僅因為它已被體驗;人類復歸、回頭的能力非常之強,尤其是在思想或睡夢中,因為在思想或睡夢中我們同樣是安全的,這種復歸、回頭的能力簡直能使我們無視我們所面臨的現實。 ----《悲傷與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