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中寫仁的句子

關於論語中寫仁的句子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片語(短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情,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種感慨,表示對一段話的延續或省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論語中寫仁的句子,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中寫仁的句子1

  1、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6、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7、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8、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10、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2、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13、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4、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5、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21、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22、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3、巧言令色,鮮矣仁!

  2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8、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9、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30、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31、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仁義之路)也?

  32、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33、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4、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5、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中寫仁的句子2

  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2、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3、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6、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7、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8、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9、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10、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1、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12、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3、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4、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15、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16、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17、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8、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9、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20、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3、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4、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5、攀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26、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6、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子文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27、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2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9、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30、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