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理解體會句子的含義的方法

有關理解體會句子的含義的方法

  基本步驟:理解重點詞→弄清句子本意→體會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基本方法:

  ⑴抓關鍵詞語、關鍵部分理解含義[弄清詞義,句義也就理解了]

  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人在畫中游”是關鍵部分,意思是說人好像在圖畫中游玩一樣,[我們還得想想:為什麼作者會這樣說呢?→原來是作者覺得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們畫著小船在灕江上游玩,就好像是進入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一樣,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

  ⑵聯絡上下文、注意時代背景體會言外之意。這類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須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聯絡上下文才能體會以出來。

  例“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荔枝》。這句子表面看是說:到現在荔枝和以前一樣年年都紅、都成熟。[作者為什麼用這個句子全文的結束呢?聯絡上下文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此時作者的母親已經去世,在母親生前作者時常買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現在母親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紅潤如前的荔枝自然憶起母親],可見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對年年依舊紅的荔枝,常常懷念自己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敬重與懷念之情。

  ☆體會句子的含意各種方法相互結合靈活運用是關鍵。

  體會句子含義的幾種方法

  多年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我知道許多學生都感到體會句子的含義很難,雖然想動腦筋,但還是不知道怎樣去體會。大部分只好靠死記硬背來應付。但碰到考試,或課外讀物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就束手無策了。我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闖過這個難關,採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 、讓學生明確要體會的是什麼

  首先讓學生明確句子的含義,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蘊涵在句裡,而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沒有說出來的感情,沒有說出來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義,必須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思索,才能體會得到的。

  如:《長征》詩中“萬水千山只等閒”字面上講的是長征路上有很多山山水水,紅軍都不怕。但句子所蘊含的意思是:紅軍把長征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只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表現了紅軍戰士蔑視困難的英雄主義氣概。

  在教學中,我利用教材的練習,讓學生理解了“體會句子含義就是要體會句子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感情和思想”。這是克服困難的第一步。

  二、讓學生掌握體會的方法

  其實學生感到體會句子難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怎樣去體會,因此,教給學生體會的方法,是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的有效途徑。

  1、抓住關健詞的方法

  如:《偉大的友誼》中的“他們討論各種政治事件的科學問題,一連談上好幾個鐘頭,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有時候還進行激烈的爭論。”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抓住“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激烈爭論”這三個詞想一想,它們指的是什麼?在學生弄清詞語意思的基礎上

  2、聯絡課文內容的方法

  如:《金色的魚鉤》中“小梁,別浪費東西了。”這句話學生往往只會孤立地從句子本身去思考,因此,難以體會到句子深刻的含義。如果引導學生把句子和課文內容聯絡起來想:老班長在什麼情況下說這話的`?他為什麼拒絕喝魚湯?學生很自然就能體會到:老班長在犧牲前還堅持把魚湯讓給同志們,一心想著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表現了他捨己為人的崇高品德。

  3、聯絡時代背景的方法

  如:《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句話,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那就是作為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如果引導學生聯絡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想的話,臺灣剛剛光復,被日本人統治了五十年,許多臺灣人不會說中文,不會寫中文,他們重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我是中國人,我熱愛中國”出自被日本人奴役了五十年的臺灣同胞之口,那種真摯的情感,學生能從句子的語氣中體會到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一片深情,從而激起一種民族的自豪感。

  如何培養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理解句子的含義一定要聯絡文章思想內容,要注意這句話是在文章什麼地方出現,跟上下文有什麼聯絡?透過教學實踐,理解句子的含義,常用的方法可歸納約三種。

  一、分析法。

  主要是抓住句子的重點詞語,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一篇文章有關鍵之詞,警策之句,拎出關鍵詞句,牽全文。 如《長城》一課,有這樣一句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抓住“站在、踏著、扶著、想起”這些動詞,讓學生明白這是因觸景生情而展開的自然聯想。這一段,“凝結”是重點詞。長城由什麼凝結而成的?(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為什麼?(因為1、條石多、多到數不清。2、條石重“一塊有兩三千斤重”。3、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4、山勢“陡峭”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修築了這樣艱鉅偉大的工程,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歸納法

  主要是領會句子中的內容要點,概括出句子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如《詹天佑》中有一句話,“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教師可提問,“遇到困難時,詹天佑怎么想?”“為什麼要這樣想?”“修不好將會產生什麼後果?(如鐵路修不好,外國人會譏笑我們,中國工程師也會失掉信心。”“如修好會有什麼結果?”(可以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一個有力的回擊,又可以提高中國工程師的自信心,)所以,“詹天佑怎么想?”“這句話表現了

  三、引申法

  主要是根據文章的思想內容,透過句子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本意。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寫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問:“碰壁的原因是什么?”(四周黑洞洞的)接著領悟出“四周黑洞洞的”和“壁”的蘊涵。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認清,在當時反動勢力十分猖獗的環境下,從事革命事業的艱險從而激發兒童對魯迅先生的佩服,對黑暗社會的憎恨,如果光從字面上看,就會同課文中我一樣“恍然大悟”,這樣一理解,注意了時代背景,就會懂得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懂得這些,就能透過字的意思,引申出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它既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又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無比憎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