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主要作品

季羨林的主要作品

  季羨林,對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等也有濃厚的興趣,是一個典型的地地道道的"雜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季羨林的主要作品,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季羨林的主要作品 篇1

  【季羨林代表作系列】

  全套書包括——北京記憶、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人生絮語、牛棚雜憶、清華園日記 6冊。關於北京的記憶,可以有很多種,或懷念或惆悵,抑或是擦肩而過。唯獨這位老人這種對北京真摯、平淡、不加渲染的記憶最為真實感人。北京的物、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一個個場景都是如此清晰地在我們眼前回放著。一花一樹,一顰一笑,都在剎那間定格。這是一位老人一生最珍貴的記憶。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平實樸素的言語,循序漸進,緩緩道來,一幅人生畫卷呈現在我們面前。它不會是一首流行的音樂,而將是一曲清新的古箏之音,悠遠深長,讓人回味無窮。這到底是離題萬里的散扯呢,還是蘊藉著聰明的遊戲呢,抑或是得了中國散文的.精髓之作?揣測著,彷彿看到季老眯著眼睛微微一笑。人生,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結論的研究課題。人生就像是一種角度的折射,學著去透過陽光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人生,看自己擁有著的一切。我們不能盲目地陷入完美的誤區,從而成就一段並不完美的人生。其實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的人生才更易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絮語》便是這位耄耋老人談對人生的感悟。在這裡,你的心靈將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內容簡介】

  最不加渲染的北京風物,最美妙難忘的留德歲月,最堅韌寬容的生活總結,最豁達樂觀的傷痛記憶,最真摯通透的人生智慧,最真實流暢的心裡畫卷。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2-2009.7.11),山東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惟一的終身教授。

  學術春天

  1978年,學術春天來了。“在這種非常良好的政治大氣候下,我個人也彷彿從冬眠中醒來了,心情的舒暢是從來沒有過的。”季羨林感慨地說。這期間,季羨林研究印度史,研究中印文化關係史,研究印度佛教史,翻譯和研究梵文文學作品,並撰寫了包括《〈西遊記〉裡面的印度成分》《〈羅摩衍那〉淺論》《〈大唐西域記〉今譯》《吐火羅語A中的三十二相》《古代印度砂糖的製造和使用》《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等多部重要著作。

  季羨林認為,從以上著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這一生是翻譯與創作並舉,語言、歷史與文藝理論齊抓,對比較文學、民間文學等也有濃厚興趣,是一個典型的地地道道的“雜家”。“我原以為,我成為"雜家"是被環境逼出來的。現在看起來,似乎並非如此,我真好像是有一些"雜家細胞"。現在環境早已改變了,而我仍然是東抓西抓,還樂此不疲,這事實我能否認掉嗎?我早已年逾古稀,至今仍無改變的跡象和意願,我恐怕將以"雜家"終了。”季羨林說。

  部分著述

  學術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印度古代語言論集》

  譯作

  《沙恭達羅》《五卷書》《優哩婆溼》《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

  散文及傳記等

  《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牛棚雜憶》《留德十年》《閱世心語》

  編纂

  《東方文化整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最喜歡的中國文學作品

  《史記》、《世說新語》、陶淵明的詩、李白的詩、杜甫的詩、李煜的詞、蘇軾的詩文詞、納蘭性德的詞、《儒林外史》、《紅樓夢》

  季羨林的主要作品 篇2

  季羨林的作品有《印度簡史》、《大唐西域記校注》、《東方文學史》、《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清塘荷韻》、《留德十年》、《牛棚雜憶》、《季羨林散文選集》、《季羨林談師友》、《夾竹桃》、《月是故鄉明》等等。

  季羨林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也是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的東方學大師,他精通多國語言,是我國當代的國學大師,也是學界的泰斗級人物。季羨林先生是山東聊城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當中,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就開始了自己的翻譯工作,他曾翻譯的屠格涅夫的散文作品還曾在報紙報刊上發表。

  考入清華大學之後,季羨林便專修德文專業方向,畢業後還曾去往德國進修印度學,也就是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語言的學習。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便回國,在北大從事教育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