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個人生活資料

季羨林個人生活資料

  導語: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季羨林個人生活資料。

  【簡要介紹】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佈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但他他待人十分謙和。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長輩:季羨林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1929年,季羨林在經濟瀕於破產時獲得一個到德國去留學的機會。他離開的十一年當中,季羨林的嬸母苦苦掙扎,擺過小攤,賣過破爛,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季羨林他嬸母出身中醫世家,從小學會了一套治病的手段。因自幼喪母,沒人替她操心,耽誤了出嫁的黃金時刻,成了“老姑娘”。年近四十才嫁給季羨林的叔父做續絃。

  妻子:1929年,季羨林與彭德華結為夫妻。彭德華她自幼喪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一生沒有跟任何人發過脾氣。上對公婆,她真正盡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中對丈夫,她絕對忠誠,絕對服從,絕對愛護。她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孝順媳婦、賢妻良母。

  兒子:1994年,季羨林的妻子彭德華因病去世,在4萬元喪葬費用中,季羨林要求作為兒子的季承出2萬,一個要求出,一個不願出,結果父子交惡。季羨林此時便揚言要與之斷絕關係。季承自小卻很少得到季羨林的教誨,父子關係一向冷淡。

  1995年,季羨林父子之間的矛盾開始表面化了,並最終決裂,13年不曾相見。13年後,雙方終於冰釋前嫌。2002年,季羨林住進301醫院前,季承想見季羨林很方便。在2002年後,季承再想見季羨林時,確實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撓。終於在2008年,季承見到了已經97歲的父親,並一直陪著季羨林[4] 。

  恩師朋友

  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著名翻譯家。季羨林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季羨林畢生難忘。

  1946年,臧克家到南京國立編譯館去看望老同學李長之,恰好季羨林在,在這裡臧克家第一次見到季羨林。1949年春,臧克家從香港來到北平,和季羨林重又相見。20世紀50年代初,臧克家支援季羨林入黨。 1978年前後,臧克家見到季羨林,見季羨林頭髮半白;1980年再次會面,已滿頭白雪。於是臧克家頓生感慨,隨即賦詩一首,贈給季羨林:年年各自奔長途,把手欣逢驚與呼!樸素衣裳常在眼,遍尋黑髮一根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