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人物素材

賈平凹人物素材

  引導語: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多,也頗具爭議,在中學生語文考試中也經常出現,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作家賈平凹人物素材。

  人物掃描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我國當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於陝西,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文學院院長、《美文》雜誌主編。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等。其作品《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我不是個好兒子》《月跡》《落葉》入選中學教材。

  他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有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之一,更被人譽為“鬼才”,他有著曲折離奇的成長經歷,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奮鬥的步伐。他身上有著農民的質樸與淳樸,他的作品中始終有一顆赤子之心。在當代文壇上,他樹立了一面獨特的旗幟。

  Ø 素材話題

  心繫故鄉,桑梓情深

  賈平凹在商州長到19歲,然後進城讀書、工作和生活,雖然在城市聲裡生活了40餘年,但賈平凹一直把自己定位為“農民”,他說:“我的本性依舊是農民,如烏雞一般,是烏在了骨頭裡的。”他對自己的家鄉和生活在那裡的鄉親們,也一直懷有深厚的感。他的心總是牽掛著故鄉人的生存現狀和精神狀況,他的目是注視著故鄉的變化和發展。

  從《廢都》到《商州》再到《秦腔》,賈平凹始終沒有遺忘對故鄉的陳述和描繪。如《秦腔》,是以儀他的故鄉為原型,透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的兩個大戶人家——白家和夏家近20年的變遷,表現改革開放年代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係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在這部作品中,賈平凹傾注了自己對故鄉的一腔深情,並對社會轉型期農村的變化和發展進行了思考。他把故鄉當作創作的背景,並且把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寄託在他的靈魂深處。他的目光從來沒有偏離過故鄉的方向,故鄉是他文學寫作中永不枯竭的靈感源泉,也是他獲取寫作材料的再生資源。

  2013年,他的長篇小說《帶燈》獲《當代》2013長篇小說“年度最佳”獎。之後,舌,賈平凹以零元版權費將這篇小說的花鼓劇改編權授予商洛市劇團,以表示對家鄉文化事業的支援。

  【素材點撥】故鄉不但是賈平凹的創作源泉,更是他的精神港灣。在他的作品中,幾乎隨處可以見到故鄉的影子。飲水思源,不忘養育之恩;飛黃騰達,不失純真本色,這就是賈平凹的可貴之處。

  【適用話題】人與故鄉、赤子之心、牽掛、感恩、人生本色。

  發現自己,主宰命運

  賈平凹快8歲的時候,10以內的加減法還算得一塌糊塗,但父親還是讓他上學去了。看他畫畫不錯,父母盤算著讓他將來當個畫匠;父親看他和隔壁的男孩兒剪下許多貓貓狗狗的紙樣,拿著手電鑽進雞窩裡“放電影”,就去公社找放映隊的人,看能不能給他找下一個營生,可惜沒有成功。

  眼看當畫匠無望,又當不成放電影的,父母盤算著讓他回家種地。就在這時候,他竟然稀裡糊塗地考上了縣裡的高中。後來,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專科學校。那時,學校辦了一份自己的報紙,常常有學生的文章在上面發表。他想,在畢業之前,自己要完成一個小小的願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報上發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於是他開始瘋狂地寫東西,寫完後,就拿去讓教寫作的老師看,有得到讚許的,就投給校報編輯部。後來,老師不願給他看了,他就埋下頭來自己琢磨。他為此看了許多書,也瀏覽了不少報刊。然而,投給校報的稿件都如泥牛人海。

  他不想把這些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他所在城市的日報社投去幾篇,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名字出現在了日報上。再後來,他的名字相繼出現在了省內外的一些報刊上。從此以後,他在文學創作上更加勤奮了,因為他發現,他還有著一項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素材點撥】如果賈平凹遵從父母的安排,也許當今文壇就少了一名叱吒風雲的巨擘。好在賈平凹在他人生最關鍵的階段,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投稿屢次失敗後,他並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嘗試,直到命運向他敞開大門。

  【適用話題】發現自己、堅定意志、面對挫折、走自己的路、探索不止。

  走出低谷,筆耕不輟

  從《廢都》到《秦腔》再到《帶燈》,賈平凹的文學創作內容在變,寫作風格在變,不變的是他對寫作本身近乎偏執的認真態度。

  從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有40個年頭。這期間,他曾遭遇過創作的低谷。有段時間,:,賈平凹幾乎在文壇上銷聲匿跡,但是他從未放棄過寫作,他說:“我堅持寫,因為總覺得不服氣,當時我的寫作自信受到了打擊,唯有透過不斷地寫,才能重塑自信。就像一棵小草被掐了,總得等傷口癒合才能繼續成長開花,這有一個過程。”

  進入花甲之年的賈平凹,仍然堅持寫作,並且不斷將新的東西帶給讀者。他親自在鄉間奔波,深入探訪真實的農村生活。他說,他每年都會去上海、北京、廣州“感受一下時尚繁華的都市生活”,他“也會去貧困的山區看看那裡的生活”,他說,“兩頭不同的生活,能讓我準確地把握當下”。

  一直以來,賈平凹的願望都沒有改變,“我想用我的筆來記錄時代,引起社會的關注。但如果沒有引起社會的關注,也沒有關係,起碼留下了一些資料給後代,讓他們更瞭解我們曾經生活過的這個時代。”他這樣說。

  【素材點撥】儘管賈平凹曾經幾乎從文壇銷聲匿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精神的消沉。正如他自己所說, 自信受到打擊,唯有不斷寫作,才能重塑自信。正是這種臥薪嚐膽的精神,這種常人少有的堅韌與執著,使他有了日後的輝煌時刻。

  【適用話題】走出困境、心態、毅力與成功的關係、付出總有回報。

  另闢蹊徑,多彩人生

  現在,光說賈平凹是著名作家似乎已經不太確切了。除了熱愛寫作,他還是個“石痴”,他愛石頭,收藏的各類珍貴奇石有幾千塊之多。他甚至還收藏有大大小小百餘個古陶瓶罐。

  對此,賈平凹的解釋是,“我的故鄉陝西曆史悠久,是個傳統文化氣息非常濃厚的地方,我小時候在陝西農村生活,老家的環境就瀰漫著這些東西。當然,這些愛好相對寫作來說都只是業餘的,比如收藏,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重點,我並不執著於一個範疇”。

  此外,賈平凹還喜書畫。文學創作之餘,他在書畫尤其是書法領域也頗有建樹,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不時可看到賈平凹的墨跡。賈平凹堅守的是:以文字立身,用字畫養性。因此,賈平凹的書畫作品就像他這個人給人的感覺一樣,不張揚、不造作、不媚俗。其書法字型圓潤、筆力蒼勁、古樸大氣、渾厚拙樸,雖無行雲流水、瀟灑飄逸之感,卻有渾厚華滋、筆透紙背之功。

  賈平凹不是專攻書畫之人,其書畫造詣自然不能與當代書畫大家比肩。但賈平凹的書法作品由於其獨特的風格,和他作為知名作家的“名人效應”,備受一些收藏者青睞。對此,賈平凹坦言,他的書畫之名多少藉助了其文學上的名聲。

  【素材點撥】放眼當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文人已經被名利遮住了雙眼,靈魂也汙濁不堪。但賈平凹堅持“以文字立身,用字畫養性”,而非取悅別人。儘管其字畫如今也價格不菲,但這是時代造成的結果,賈平凹自己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且坦然承認。

  【適用話題】修身養性、精神家園、人格的力量、坦誠之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