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賈平凹的遺憾
當代作家賈平凹的遺憾
8月14日,2013上海書展開幕,賈平凹作為多場活動的主要嘉賓,與大家交流文學創作。當天下午,賈平凹走進“今晚我們讀書”節目,一口陝地土話的他令記者應接不暇,他更一再感嘆“時光過得真快,始終還記得那時我是單位中最小的。如今,居然已經六十了,但還是感覺心裡有很多東西還沒寫出來。”對於賈平凹來說,寫了四十年後仍然覺得沒寫夠:“有人問我怎麼還不寫自傳,我想說,原創的還沒有寫完呢。等我年紀大了,寫不出新東西了,到時候再寫寫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寫寫家裡的收藏。”
談寫作:
傷愈的小草開出花來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賈平凹就讀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寫作至今已有四十個年頭。這四十年中,遭遇創作低谷,也獲得過獎項高峰。
曾經有段時間,賈平凹幾乎從文壇銷聲匿跡,但是他從未放棄過寫作,“我堅持寫,因為總覺得不服氣,當時我的寫作自信受到了打擊,唯有透過不斷地寫,才能重塑自信。就像一顆小草被掐了,總得等傷口先癒合才能繼續成長開花,這有一個過程。”
進入花甲之年的賈平凹,仍然繼續堅持寫作,並且不斷有新的東西帶給讀者,他親自奔波在鄉間,深入探訪真實的農村生活。當被問及在人生最艱難的時期,為何還是沒放棄寫作,賈平凹半開玩笑地答道:“我別的都不會,只能搞創作呀。”
談新作:
生命裡發出微弱光芒
新作《帶燈》與賈平凹擅長的題材一脈相承,是關於陝西農村的故事,作品敘述一位充滿文藝青年氣息的女大學生螢,來到位於秦嶺地區的櫻鎮鎮政府工作,她不滿“腐草化螢”的說法,改名為“帶燈”,負責綜合治理辦公室工作,遇到農村中各種複雜矛盾的問題。
作品反映了社會底層的`生活情況,並且涉及不少敏感地帶,創作時,賈平凹對於作品能否發表並不是太在意,“把我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的東西,寫出來傳達出來就可以了。”稿子寄給《收穫》雜誌後,在2012年年底就順利發表,沒有刪去任何內容。《帶燈》在今年年初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談遺憾:
三毛希望我寄書給她
訪談中,他也回憶起了與臺灣女作家三毛的一段奇緣。“沒能與三毛見面,給我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1991年前後,當時賈平凹還在進行《廢都》的創作,“三毛的朋友找到我,說三毛曾經來過西安,當時就很想來找我,她很喜歡我的作品,但感覺如果見了面可能就沒有意思了,不如保持神秘感。但之後又說,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拜訪我。還託朋友問我,如果轉年來西安時,能不能讓我借她一輛腳踏車,陪她到商州走動走動,還希望我能寄幾本書給她。”
但當賈平凹如約把信和書寄出後,二十天後竟傳來三毛自殺身亡的噩耗。再後來,賈平凹還特別去祭奠過這位素未謀面的朋友,“三毛去世後,她的朋友受託,帶著她的部分遺物來到大陸,要葬在鳴沙山,但是因為怕太多人去打攪,並沒有告訴我們在哪裡。後來我和幾個朋友去新疆時,特別轉到鳴沙山,祭奠三毛。”回憶往事,他又一次感慨時光飛逝,“三毛走時四十八九歲,一晃眼,都那麼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