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癲狂過後,無限落寞

李白《將進酒》--癲狂過後,無限落寞

  引導語:李白《將進酒》一首勸酒歌,李白在勸酒的同時也直抒了心中悲情與豪情,使得多年以來心頭的苦悶淋漓盡致的釋放,那麼這是癲狂過後,無限落寞?

  如果要寫一部關於酒與中國文化的論文,那絕對是一部鴻篇鉅製,難以寫盡,難以寫全。中國古代的文人大多嗜酒,他們悲傷時候喝酒,得意時喝酒,甚至為了激發詩情無事也喝酒。因為酒是一個浪漫的液體,在酒精的作用下,文人會露出他們最真實的一面,率性的一面。他們心中壓抑的情感,蓄積的宏願會毫無保留的表露出來。

  若要選出一個作品與酒結合最為密切、最為完美的詩人,那毫無疑問,是“詩仙”李白。

  李白,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的明星,百年難遇的傑出天才,也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何謂浪漫?即想常人之不敢想,說常人之不敢說,做常人之不敢做,飄逸出世,超脫如仙。旁人或許會很羨慕這種浪漫的氣質,然而人畢竟身在世俗,絕對的浪漫是無法實現的,而李白的浪漫也造就了他一生的鬱郁不得志。

  李白的確是個天才,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故而他性格張狂,豪放灑脫。在他預想中,憑一己才氣,取功名利祿不在話下。他身有俠氣,做事不拘一格,放浪形骸,儼然一個浪子。他以為欣賞他的人自會懂他,其他人的看法他也不在乎。

  二十五歲,李白出蜀,離開家鄉,開始遊歷。他內心渴望做官,可是又不想主動去追逐,故作清高地他希望有人賞識他的才華從而舉薦他。直到他41歲,因道士吳筠的舉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以為自己的春天來了,得意萬分。唐玄宗也十分賞識他的.才華,對他十分禮遇,讓他做自己的文學侍從。李白雖以文章著名,但是他出仕絕非只想做一個作詩供皇帝取樂的文學侍從,這是他夢想破滅的開始。

  官場是一個神秘的隱形戰場,充滿了爾虞我詐,以李白的狂妄勁是難以生存的,自然更不會太得志。三年之後,李白基本對前程失望,他實在想不到自己曾經孜孜以求的理想竟然會是這樣的慘淡,自此他更加放縱自己,得罪了不少權貴。終於,李白被賜金放還。李白大歌一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臉的不屑,實則內心傷痛落寞。

  這之後,李白繼續遊歷,在洛陽見到了杜甫,又遊歷山東,再下揚州、逛會稽。賜金放還八年後,李白與有人岑勳、元丹丘登高宴飲,縱情放歌。此時李白已經是五十一歲老者,頭髮已經斑白,往日的輕狂在額頭留下道道深痕,可在酒精的作用下,李白彷彿回到了年輕時,忘掉了這幾十年間的悲喜離合,拋開俗世的紛紛擾擾,唱出了千古名篇《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將進酒》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題目的意思也很直白,就是一首勸酒歌,可李白在勸酒的同時也直抒了心中悲情與豪情,使得多年以來心頭的苦悶來了次淋漓盡致的釋放。

  開篇就是兩組排比長居,氣勢磅礴,撲面而來,一如李白以往的風格,狂放而充滿想象力。雖使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但也難掩李白心中對於人生苦短的悲嘆。此時,他已過知天命之年,回望半生,可謂一事無成;展望前程,茫茫不知何方,怎能叫他不心中悲傷慨嘆。

  不過李白不是容易傷感的人,即使傷感也不會長久,他自慰安慰自己,人生最重要是什麼?難道是為了功名利祿嗎?那些都是虛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啊!事已至此,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什麼都不去想。喝酒,還是喝酒吧!每個人生下來都有其用處,黃金千兩用光了還會再有,人生失敗過又何妨,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不應該放棄希望!

  罷了,還是不想這些了,烹羊宰牛,姑且作樂吧。不要為那些俗世所擾,這樣的老友重逢的開心時刻,就算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岑夫子、丹丘生,你們快喝,不要停下杯子,且聽我來給你們高歌一曲,你們側耳傾聽。

  李白下面說了一個大道理,是說給好友聽的,其實更是給他自己的:那些鐘鳴鼎食的生活固然好,但是失去了又沒什麼可惜的,我現在只希望長醉酒鄉,永遠都不要清醒。古代的那些聖賢哪一個不是寂寞的啊?只有那些喝酒的人才能流傳美名啊。這段話中,李白其實已經徹底陷入了悲觀,現實的不如意已經讓他對整個塵世失望,產生了一種厭世的情緒。他不願清醒,因為清醒就會看到社會的殘酷,他寧願一直醉著,就那麼迷迷糊糊,縱然什麼都不知道,但也落得個開心。這種灑脫的背後,是李白深深的無奈。

  陳留王曹植政治失意,為兄長魏文帝曹丕所妒,被放逐,每日也是以酒度日,在酒鄉沉醉,以擺脫現實對其內心的折磨。此時的李白的心境與曹植是何其的相似,自然一想到曹植,心中就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感。

  店家啊,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呢?快去買酒來讓我們喝個夠。牽出名貴的馬,取出昂貴的大衣,當了它,換了錢換美酒。今日,要不醉不休!我要在這酒鄉中沉溺,用酒來消融我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可是,酒醉就好似做夢,終有醒來的那一刻,而李白心中的萬古長愁依然那般,不會多一點,也不會少一點。八年前,李白帶著破碎的心離開長安,他遊遍四海苦苦尋找自己的位置,而如今“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到了人生暮年,依然是一事無成,怎能叫他不痛心疾首。他是個心高氣傲的人,而期望越高,摔下來就越痛,後世人總是妄圖走進李白的內心去詮釋,可是誰又能真正地理解他。

  歌罷,李白躺倒在地上,一曲《將進酒》讓他使出了全身的氣力。他大口地喘著,望著渾濁的天空,他真的是老了。他抓起酒罈,酒灑在他的臉上,與他的兩行濁淚匯成一股,緩緩地滴下,滴到塵土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