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優秀公開教學設計方案
李白《將進酒》優秀公開教學設計方案
引導語:《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下面我們要學習一些關於《將進酒》設計方案吧。
《將進酒》優秀公開教學設計方案
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為後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風格的勸酒詩,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蘊涵其中的開闊與曠達打動人心而又引發思考。教材雖然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詩歌學生較熟悉,以此為例培養學生理性的鑑賞詩歌,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好。
關鍵詞:將進酒 李白 情感變化
教學目的: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2.鑑賞全詩。
教學方法:誦讀法,質疑法,比較法。
教 具: 多媒體、投影儀、話筒、課本、粉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教師講述: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還有沿用的。
(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與酒難捨難分的傳世佳作俯拾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酒有關的詩歌。
二、背景簡介(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勳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一)、大家先聽錄音,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並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
(多媒體播放《將進酒》錄音)
(二)、1.學生自己讀(2遍) 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
2、齊讀
(三)、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後的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大醉,酣臥不起,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找出文中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 豪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多媒體播放課件)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麼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麼樣?——激動 ……..
2、“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作者為什麼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
提問:具體是哪幾句寫悲傷? 首二句。
作者悲傷的是什麼?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
詩人在這兩句中使用的是什麼手法來表達這一感慨的? 比興。
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於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作者這裡是使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
像這樣的誇張手法,本詩中還有哪幾處?
“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比興和誇張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體現。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現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 “歡”和“樂”。
在這裡有一種心態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是——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成了歡暢
4、“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他不僅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裡也就點明瞭“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
另外,同學們感受一下,在這裡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三字句”,那麼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5“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這就是詩歌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為狂放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是詩人的真心話嗎?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
6、“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羨慕飲者還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7、“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狂放轉為憤恨。
提問:詩人為何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對著古來聖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8、“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裡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9、“呼兒將出換美酒”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四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回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比剛才的還要狂,是一種癲狂。然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後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五次感情變化:由癲狂轉回到愁苦。
五、總結:
(多媒體播放課件)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以及他的其他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贈詩給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
六、作業:
(多媒體播放課件)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瞭解的李白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
3. 對絕對自由的嚮往與現實性的矛盾 。
附錄:板書設計
《將進酒》情感發展脈絡
悲 嘆 → 歡 暢 → 狂放 → 憤激 → 顛狂
↑ ↑ ↑ ↑ ↑
人生易老 聚友暢歡 高歌狂飲 懷才不遇 千斤換酒 |
↓
憤激 |
教後感:一、在“授之以魚”的基礎上“授之以漁”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和學生共同鑑賞時先讓學生透過聽讀、朗讀、帶著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朗讀、討論、質疑這些方式使學生動口動腦。教學手段是多媒體。多媒體展示配樂朗誦,同時,展示於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小兒牽馬圖等。一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朗讀詩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新的教學大綱也非常重視誦讀和背誦,朗讀錄音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又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二、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根本途徑,因此本節詩歌教學也十分注重學法的滲透:1透過強調朗讀加強學生讀的意識,尤其是詩歌這一體裁。2李白其人及其詩歌學生略知一二,透過讓學生自己思考、自行回答問題、自己總結詩歌內容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加深學生對詩人的瞭解和對作品的理解。 引導語:《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下面我們要學習一些關於《將進酒》設計方案吧。
《將進酒》優秀公開教學設計方案
李白是唐代詩壇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他的古體詩和七絕尤為後人所稱道。《將進酒》是一首鮮明體現詩人風格的勸酒詩,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懷才不遇的苦悶,但李白傲世的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又使全詩悲而不傷,憂而不愁。蘊涵其中的開闊與曠達打動人心而又引發思考。教材雖然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詩歌學生較熟悉,以此為例培養學生理性的鑑賞詩歌,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好。
關鍵詞:將進酒 李白 情感變化
教學目的: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2.瞭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2.鑑賞全詩。
教學方法:誦讀法,質疑法,比較法。
教 具: 多媒體、投影儀、話筒、課本、粉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教師講述: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還有沿用的。
(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與酒難捨難分的傳世佳作俯拾即是,如: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酒有關的詩歌。
二、背景簡介(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後,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將進酒》這首詩則是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勳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情懷。
三、解題(多媒體播放幻燈片)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願”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四、整體感知
(一)、大家先聽錄音,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並在課本上作適當的標記。
(多媒體播放《將進酒》錄音)
(二)、1.學生自己讀(2遍) 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
2、齊讀
(三)、請同學們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後的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大醉,酣臥不起,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找出文中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 豪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多媒體播放課件)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麼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麼樣?——激動 ……..
2、“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作者為什麼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
提問:具體是哪幾句寫悲傷? 首二句。
作者悲傷的是什麼?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
詩人在這兩句中使用的是什麼手法來表達這一感慨的? 比興。
我們都知道黃河是發源於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黃河之水山上來”了,作者卻說“黃河之水天上來”不是毫無道理嗎?
作者這裡是使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黃河奔騰而來的氣勢。
像這樣的誇張手法,本詩中還有哪幾處?
“朝如青絲暮成雪”“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比興和誇張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重要體現。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現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 “歡”和“樂”。
在這裡有一種心態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是——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成了歡暢
4、“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他不僅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裡也就點明瞭“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
另外,同學們感受一下,在這裡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三字句”,那麼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5“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這就是詩歌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為狂放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是詩人的真心話嗎?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慨之詞。
6、“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羨慕飲者還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聯想古今,對荒唐社會的憤怒嘲諷和痛徹總結。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7、“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狂放轉為憤恨。
提問:詩人為何舉陳思王曹植的例子來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說明?
一樣的才思敏捷,一樣的遭人妒忌排擠。詩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對著古來聖賢皆寂寞的現實,詩人內心有太多的不滿和不平。這無限的激憤表現在行為上就成了無比的狂放。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真是——“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
8、“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裡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9、“呼兒將出換美酒”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四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回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比剛才的還要狂,是一種癲狂。然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後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
這就出現了本首詩中的第五次感情變化:由癲狂轉回到愁苦。
五、總結:
(多媒體播放課件)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
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以及他的其他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贈詩給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
六、作業:
(多媒體播放課件)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合背景,結合你所瞭解的李白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
3. 對絕對自由的嚮往與現實性的矛盾 。
附錄:板書設計
《將進酒》情感發展脈絡
悲 嘆 → 歡 暢 → 狂放 → 憤激 → 顛狂
↑ ↑ ↑ ↑ ↑
人生易老 聚友暢歡 高歌狂飲 懷才不遇 千斤換酒 |
↓
憤激 |
教後感:一、在“授之以魚”的基礎上“授之以漁”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和學生共同鑑賞時先讓學生透過聽讀、朗讀、帶著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朗讀、討論、質疑這些方式使學生動口動腦。教學手段是多媒體。多媒體展示配樂朗誦,同時,展示於本詩相關的畫面,如李白狂歌圖、黃河奔流圖、小兒牽馬圖等。一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朗讀詩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新的教學大綱也非常重視誦讀和背誦,朗讀錄音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又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二、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根本途徑,因此本節詩歌教學也十分注重學法的滲透:1透過強調朗讀加強學生讀的意識,尤其是詩歌這一體裁。2李白其人及其詩歌學生略知一二,透過讓學生自己思考、自行回答問題、自己總結詩歌內容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加深學生對詩人的瞭解和對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