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範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範文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情感態度。

  方面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三)能力方面。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二、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二)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冬季中最溫暖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設定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教師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註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①餘拿一小船(撐、劃)。

  ②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四)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瀰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麼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答謝中書書》對四季常景和一日變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遊》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觀潮》中四幅畫面的描寫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於寫人的範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魯迅《故鄉》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兩位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自己的同桌,其餘同學評點。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五)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作為一篇遊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係的?(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遊蹤“到亭上”“及下船”,並且記敘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後,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遊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

  3、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提問: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學生共同回憶《江雪》,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課堂小結。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緻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備的小品文,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形成性評價試題:

  1、“看雪”的時間是(———五年十二月)地點是(餘住——)

  2、寫雪大的句子是(大雪———)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是(湖中———)

  3、寫西湖雪景:(霧凇———,天與—與—與—,上下——,惟長堤——,湖心亭———,與餘舟———,舟中人——而已。)

  4、來到亭上,看到了什麼?(到——,有兩人—對坐,一童子—爐正—。)

  5、那人對我的態度是(見—,——曰:“湖中——有此人?”拉餘——。)

  6、我的態度是(餘———飲三大—而別)

  7、舟子對作者的評價(“莫說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八)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五、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事:湖心亭看雪

  (入)景:雪後湖心亭奇景

  (含)情:雅趣,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言簡意豐

  六、課後記。

  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遊記中,作者的態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遊湖之“痴”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於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於心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