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
初中語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
>
基本資訊 |
||||
---|---|---|---|---|
課題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湖心亭看雪》 |
|||
作者及工作單位 |
泰和四中 陳曉亮 |
|||
教材分析 |
||||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這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這套教材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二)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於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六單元全是古代詩文,都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
||||
學情分析 |
||||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透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
||||
教學目標 |
||||
一、知識目標:掌握文中的詞語,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賞析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體會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 |
||||
教學重點和難點 |
||||
重點: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歸納本文的景物特點和閒情雅趣。 難點:正確看待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及消極避世的情緒。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
教師活動 |
預設學生行為 |
設計意圖 |
|
一、從關於西湖的詩句背誦中匯入本節。 |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光瀲灩晴方好” 導語: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展示相關的幻燈,引導明確作者及隱居的處世態度。 (用時5分鐘) |
背誦詩句,明確“一切景語皆情語”,閱讀相關的資料明確相關的常識。 |
培養學生的閱讀積累習慣,設定懸念,激發閱讀的興趣。 |
|
二、佈置自讀課文,劃出其中生詞。展示相關的幻燈,組織明確重點詞的讀音。 |
崇禎 ( zhēn) 更(gēng)定 毳(cuì)衣 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 氈(zhān) 更(gèng)有此人,組織朗讀(個讀與齊讀),點撥朗讀的停頓 |
自讀課文,劃出生詞,結合課下注釋明確詞語的讀音,個讀、齊讀課文。 (用時5分鐘) |
培養學生的閱讀積累習慣,激發閱讀探究的興趣。 |
|
三、 重點引導探究文中的寫景句。 |
組織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結合課下注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點撥其發言,引導歸納雪景的特點:靜謐,奇麗; 點撥其白描(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的手法,明確其與一般描寫的不同之處: 不加渲染,只照實來寫。 類比:《秋思》馬致遠 。 |
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結合課下注釋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歸納雪景的特點; 點撥其白描的手法,明確其與一般描寫的不同之處。 (用時 10分鐘) |
培養學生的閱讀翻譯能力。體會雪的情趣。體會白描的手法的好處。 |
|
四、匯入話題。 |
張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可謂是個“痴人”。 主人公的“痴”表現在哪裡? 佈置學生合作閱讀課文,找出其“知己之樂、醉情自然”的表現,結合課下注釋明確文中重點詞語及語句的含義。(是日更定、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霧凇沆碭、上下一白、客此、長堤一痕) |
明確話題,找出相關的語句,結合註釋說說含義。 歸納文中重點詞語。 (用時 10分鐘) |
培養學生的閱讀翻譯能力,激發探究的積極性,培養閱讀探究的能力。 |
|
五、 引導學生探究。 |
“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其中蘊含的情感。 點評學生的自由發言,引導明確其痴情的背後隱藏的感情 --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醉情於世俗之外的閒情雅緻。引導學生批判的看待這種隱居的情懷-- 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 |
學生探究其中的感情,說說自己的.理解,明確其值得吸取的地方。(用時3分鐘) |
培養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與批判看待問題的能力。體會作者於賞雪中對於自然的熱愛之情及遺世獨立的情懷。 |
|
六 、課堂小結。
|
本文中寫景的特色。 佈置課下作業: 1、背誦和默寫課文。 2、利用白描手法寫人或物片段。 3、蒐集有關“西湖”、“冬雪”的詩歌。 |
明確本節課下的作業。
|
複習鞏固。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
||||
(一)語段點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 ①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擁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a.上下一白 b.餘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 3.哪些動詞表現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雲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錶達中心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遷移訓練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花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1.給加粗字注音。 夕嵐( ) 夕舂( ) 蘇堤( ) 羅紈( ) 2.解釋下列加粗詞。 ①歌吹為風( ) ②始極其濃媚( ) ③豔冶極矣( ) ④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 ) 3.能夠作為全文總綱的句子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最後一句話。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教學反思 |
||||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