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在各領域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於個人提升。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範的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湖心亭看雪》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更( )定 擁毳( )衣 崇禎( ) 霧凇( )

  碭沆( )( ) 與餘舟一芥( ) 鋪氈( )對坐 強( )飲

  {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解釋下列加粗字的含義。

  ①更定

  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③餘拿一小船

  ④擁毳衣爐火

  ⑤獨往湖心亭看雪

  ⑥霧凇沆碭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⑨客此

  ⑩及下船

  (①完了,結束 ②消失 ③撐,劃④鳥獸的細毛⑤獨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瀰漫的樣子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填空。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作者 張岱字 宗子,號陶庵 , 明末清初 山陰人,明亡後不仕。

  4.用文中詞語填空。

  (1)看雪的時間:凌晨

  (2)看雪的地點:湖心亭

  (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兩人

  (4)看雪的氛圍:寂靜、空曠、混沌、孤獨的氛圍

  (5)看雪的方式:劃一小船獨往

  (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

  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①餘挐一小舟( ) ②霧凇沆碭 ( )

  ③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 ) ④客此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①上下一白 ②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B.①上下一白 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鳥聲俱絕 ②千山鳥飛絕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高雅的情調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來形容作者,說說這個“痴”字有什麼深刻含義?(2分)

  參考答案:

  1.①通“橈”,撐(船)。②白氣瀰漫的樣子。③盡力 ④客居

  2. D

  3.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②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您 一樣痴的人呢!

  4.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痴”字點明主題,突出了作者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表現了作者鍾情山水、淡泊孤獨、超凡脫俗的'獨特個性。

  湖心亭看雪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矣

  B.客此/ 旦日,客從外來

  C.問其姓氏 / 其如土石何

  D.是日更定矣/ 是進亦憂,退亦憂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小題3】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筆精練,寫景很有特色,“ ”從聲音角度寫出西湖雪夜的奇靜;“ ”則從色彩角度描繪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還抓住雪光的特點,捕捉了此時湖中特有的景物,運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點”、“ ”、“ ”的景色,創造出一幅意境朦朧、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用原文詞句回答)(4分)

  【小題4】下列句子表達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

  B.“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痴”,為下文作伏筆。

  C.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的喜悅和豪爽之情。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正面描寫。

  答案

  【小題1】D

  【小題2】冰花一片瀰漫,天、雲、山、水渾然一體,上下白茫茫一片。

  【小題3】人鳥聲俱絕 上下一白 一芥 兩三粒

  【小題4】D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D項中“是”都是“這”的意思。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寫法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詞句即可。

  【小題4】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為“側面烘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