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小說作品《小月前本》內容簡介及分析
賈平凹小說作品《小月前本》內容簡介及分析
【一、賈平凹小說作品《小月前本》內容簡介】
“賈平凹中短篇小說年編”收錄作者1973年至2013年四十年的全部中短篇小說作品,其中分為短篇卷四卷,中篇卷六卷,時間跨度及篇目完整性超越以往其他任何版本的作品選集,是呈獻給讀者的一場既可速食又可細嚼的文學盛宴。作品集用“倒敘”的方式給讀者以新穎的閱讀體驗,根據創作時間由後往前進行編錄。《小月前本(中篇卷)》為其中一冊,收錄《九葉樹》、《商州又錄》、《雞窩窪人家》、《小月前本》、《馬玉林和他的兒子》等作品。賈平凹的中短篇小說寫作語言樸拙,敘述耐心,故事溫厚,細節裡棲息著土地的芬芳和人性的美好。
【二、賈平凹小說作品《小月前本》書摘】
山窩子裡,天黑得早。從一塊一塊碎石板鋪成的街面上,眯眼兒一看,高高低低的瓦槽,短牆頭,以及街外縱橫交錯的土路,田地,河岸漠漠的沙灘,一絲一縷嫋嫋升騰的'白氣,漸漸地軟下去,看不見了。但是,風沒有起,暑熱不能殺去,傍晚又出現了異常的沉悶。三隻的,五隻的狗,依舊懶懶地臥在街後坡根人家的照壁下,踢也踢不走,舌頭吐著,不能恢復那種交配時期為爭奪情愛而殊死廝咬的野蠻。
【三、賈平凹小說作品《小月前本》分】
如果說《廢都》是賈平凹風格的轉折點,那麼他的中篇《小月前本》便是典型的早期風格了。這個發生在陝南小村裡的故事,讓我讀到了《邊城》的味道:一條渡船,喪母的孤女,兩個男孩子。同《邊城》一樣,沒有一個人是反面角色,每個人都是善良可愛的。
不同的是,《邊城》的純和淡,如一塊玉,如一片桃花源,翠翠和送連語言的交流都那麼少,朦朧的愛戀,只因為端午的鴨子,歌聲裡的虎耳草。
但《小月前本》不是這樣。三省交界的土地,暗流湧動,總有衝突;時代變遷,埋藏著改變的因子。那平靜只是表象。
故事裡的父親和才才,代表的是傳統。他們是典型的農民,善良淳樸,把土地、牛和莊稼看得和命一樣重要。而小月和門門,他們渴望著外面的世界,不甘平庸,內心潛藏著熱情和勇氣。
這種對立和衝突,表現在小月的愛情故事裡,是對兩個人的選擇:才才穩重可靠可是木訥,而門門聰明浪漫卻不安分。
小月這樣的女孩子,是無意去招惹命運這樣東西的,很有可能,她和同齡的其他女孩子們一樣,成長成熟,嫁人生子,做一個“盧家莫愁”。她或許對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心生羨慕,但傲慢與偏見、背叛與掙扎都不會發生在她身上。
最簡單的願望得到了最糾結的結果,但經歷了這一場本來不該有的風暴,小月最終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的華,也知道了自己愛的是誰。不管她是不是選擇回到家鄉,是不是能跟門門走到最後,畢竟也得到了歷練,嘗過了愛情的種種滋味。
邊城的結尾留在了“那個人也許永遠都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的等待中,而《小月》的結尾則是“世上的事難道就沒有十全是美的嗎,如果門門和才才能合成一個人那該是有多好”這樣一種可愛的猶疑中。
像小月一樣,山裡的孩子,一邊不斷告訴自己家鄉有多美有多好,一邊不自知地窺視著外面那個不熟悉的世界。終於有天走出來了,開始面對各種各樣新的事物,開始看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改變。
選擇在外追逐夢想或是選擇回到家鄉過平淡生活,各有各的好處,但問題在於,長大了的孩子,是否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選擇:外面的華,外面的喧;家鄉的安寧,家鄉的落後。享受的同時是否能接納,能使環境助益於自己的生長。
小說最打動我的是這一段:“門門像老一樣,猛地抱住了小月。靜靜地,保持著一個不變的姿勢,那是一個愛和力的雕塑。他感覺到小月的身子是那麼瘦,就像是一捆乾柴了。他低下頭來,淚水落在小月的臉上。”
愛情和悲憤混合起來的力量流通兩個身體,美得如此絕望。
在《邊城》裡,隨處可見月光和歌聲,隨處都是水樣的抒情,可是《小月》卻把溫度羞澀地藏在文字背後。
小月選擇才才還是門門,那不重要,村莊選擇改變還是如舊,似乎也不重要。我開始相信,這世界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該阻止,也不該催促,重要的是,記住愛,原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