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教案設計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教案設計
導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在《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的教學上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詞意,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的教案設計,希望可以給老師一些參考。
教學目標:
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自然的風格特點
理解詩人透過本詞表現的對生活的哲思
教學重點:在朗讀中感受本詞清麗自然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透過本詞表現的對生活的哲思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誠實穩重的“太平宰相”
(1)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覆試“賦”時,看題後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他題。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讚賞。
(2)真宗立太子,就是後來的仁宗,召見晏殊要他入宮陪伴太子,並說其所以選擇晏殊是因為他生活檢點謹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於聲色之場。晏殊說不然,自己只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据,才沒有和他們一樣去聽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誠實,之後不斷提拔晏殊,委以重任。
2、與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經歷是平坦富足,令人羨慕的。晏殊雖然居高位、食厚祿,但不改赤子之心,憑著對生活的細心體悟,寫下了許多流傳後世的詩詞作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等都成為了名篇佳句。
二、感受語言風格
1、自讀此詞,解決字面理解上的障礙
2、朗讀這首詞,說說你覺得這首詞在語言風格、用字用詞上與柳永的《蝶戀花》有什麼不同?
清麗自然,圓通曉暢
3、背誦這首詞
三、領會情感哲理
1、反覆朗讀上片,說說上片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懷?詩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感懷?
表面的不變:去年天氣、舊亭臺
深層的變:夕陽西下幾時回
2、詩人感懷的只是“夕陽西下幾時回”嗎?“夕陽西下幾時回”流露出的是詩人哪些更為深層的所思所感?
在“新曲”與“酒”的助力下,觸景傷懷,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追問
年華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義何在?
3、上片流露出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不返的淡淡的哀愁,但詩人的思想並沒有停留在對過往不再的惋惜和惆悵之中,品讀下片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詩人在這兩句中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間會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會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現,雖然花開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樹常青。
4、朗讀這首詞,在讀的過程中融入詩人對於生活的體悟。
四、對比遷移
1、對比之前所學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說說這兩首作品思想內容上的異同。
2、開放討論
教學總結:
《浣溪沙》是晏殊寫得一首詞,詞的上片是描寫清泉寺的優美景色,下片表達了詞人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由於學生是真正意義上接觸詞,對詞並不怎麼了解。所以在上課匯入的時候我以介紹詞為重點,這樣一來同學們對詞就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瞭解。
在新授詞的時候,我結合了當時詞人寫詞的背景,這是詞人被貶黃州時寫的。如果是你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呢?而詞人又是怎麼樣的?讓學生好好去讀,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解決詞義,最後對詞進一步深化。但在這個節課中也存在著不足,如學生和老師之間那份熱情沒有被調動,課堂顯得有點沉悶。
我在教學這堂課的時候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透過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山村裡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因此,我針對中高年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
我在課堂上從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入手,把詞語有規律地歸類出示、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句式說課文的大概內容。這樣既是對詞語的重組記憶又是對文字的感知,為學生學習下文作鋪墊。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要問題尋找幾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
擺搭石這部分內容,我主要抓住“無論、只要”等一些連線詞讓學生體會,在體會中讀好這段內容。走搭石這部分內容很美,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讓搭石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抓住文字的空白點進行想象。“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過搭石——”,問: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讓學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場景。使人物形象顯得更豐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也就更深刻。
接著是對文字的整體提升,透過朗讀達到高潮,最後把課文最後一節進行改變,以小詩的形式出現,進行拓展與延伸。整個課堂老師滿懷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的情感激發起來了,感受著一種課堂的融洽與和諧。
同時也使我認識到,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反思每個老師都會有很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使課堂教學更深入更有效,藉以引起我不斷反思的東西。我將不斷努力與探究,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