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是晚唐五代詞人薛昭蘊的作品。這首詞概寫水鄉秋色風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唐代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裡,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註釋

  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中,味苦,可作藥用。紅蓼:開紅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發鬟。

  ⑶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⑷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伕。

  ⑸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賞析

  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並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幹什麼的懸念。“整鬟”,在這裡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衛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裡”承上啟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麼“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伕。這裡並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極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裡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後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說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瞭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束了全詞。最後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餘味的畫面結尾,既合水鄉秋景,又關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拓展:

  原文: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裡,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鈿匣菱花錦帶垂,靜臨蘭檻卸頭時,約鬟低珥算歸期。

  花茂草青湘渚闊,夢餘空有漏依依,二年終日損芳菲。

  粉上依稀有淚痕,郡庭花落欲黃昏,遠情深恨與誰論。

  記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門外卓金輪,日斜人散暗銷魂。

  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意滿便同春水滿,情深還似酒杯深,楚煙湘月兩沉沉。

  簾外三間出寺牆,滿街垂柳綠陰長,嫩紅輕翠間濃妝。

  瞥地見時猶可可,卻來閒處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鄉。

  江館清秋纜客船,故人相送夜開筵,麝煙蘭焰簇花鈿。

  正是斷魂迷楚雨,不堪離恨咽湘弦,月高霜白水連天。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平湖。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搖雲鬢佩鳴璫,渚風江草又清香。

  不為遠山凝翠黛,只應含恨向斜陽,碧桃花謝憶劉郎。

  註釋:

  ⑴花心:花蕊。

  ⑵蕙風蘭思:形容美人的思緒和風度。蕙:香草名。《離騷》:“豈維紉夫蕙茞。”蘭:亦香草。《離騷》:“紉秋蘭以為佩。”寄清琴:將情思寄於清越的琴聲之中。

  ⑶楚煙湘月:回憶往日遊宴時的意境幽靜、悽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