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形近字辨析

《化石吟》形近字辨析

  化石吟是遼寧大學教授張鋒作品,原載雜誌《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後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透過會講話的奇異化石,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該作品作為教科書,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的教材,可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下面是yjbys文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化石吟》形近字辨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骸:(hái)骸骨

  駭:(hài)驚駭

  擋:(dǎng)阻擋

  檔:(dàng)檔案

  籠:(lǒng)籠絡

  蘢:(lóng)蔥蘢

  載:(zài)萬載

  栽:(zāi)栽種

  裁:(cái)裁衣

  輻:(fú)輻射

  副:(fù)副食

  幅:(fú)幅員

  【閱讀延伸】《化石吟》教學反思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嚴重忽視詩歌教學,多數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鑑賞詩歌等方面淺嘗輒止,或者把結論性的東西直接教給學生,只要學生會背、會默寫就算完成教學任務。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詩歌教學,如何真正體現詩歌教學的價值?這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深思和探討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初步做了一些嘗試,現結合《化石吟》一課教學的得與失做如下反思:

  一、成功之處

  1、能指導學生初步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

  既然是詩,就一定會有節奏和韻律。詩人的情感是透過充滿節奏感和音樂感的語言表現出來的。所以,詩歌教學離不開朗讀。上海師範大學的王榮生教授曾指出:“朗讀是學生走進詩歌感受詩美的重要途徑,但怎樣引導學生透過朗讀來感受呢?常規方法一是透過情境的創設,如多媒體、背景音樂等的設定來創設一個朗讀的外在氛圍,使學生自然生髮情感,二是透過模仿教師朗讀或名家誦讀使學生提升朗讀水平,三是透過課程資源的運用,如背景資料等等。小學這樣,初中這樣,高中也這樣……”《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詩歌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巧,把作者的情感體驗和複雜心情透過聲音充分表達出來,無疑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化石吟》既是一首科學詩,也是一首抒情詩。作者主要透過寫科學家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全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音樂美。針對七年級學生接觸詩歌不多及此詩的特點,我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為: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美、節奏美和韻律美。在課堂教學中,我能夠抓住“朗讀”這一主線,耐心地為學生指導朗讀要領,盡力做好朗讀示範,並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選取多種朗讀方式開展朗讀訓練,透過聽讀、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全班齊讀、師生評議等方式,使學生“目睹”、“口誦”、“耳聽”、“心思”等多方面立體化地感知詩歌,使他們基本掌握髮聲、停頓、輕重等要領,在反覆吟誦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與體會。

  2、能依據新課改要求,讓學生在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開展學習。

  要想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課堂新模式需要改變舊有的教學觀念,我們不能再抱著新教材採取舊方法。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依據新課改要求,讓學生在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開展學習,在平等交流中展開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並透過啟發、合作、交流、探究等形式,讓學生自己有所發現、學有所得。如我指導巡視學生劃分詩歌節奏時,發現個別學生劃分有誤後,及時啟發他,使他糾正了錯誤的劃分。在“精讀品味,合作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針對“文中的‘你’都是指化石嗎”及“這首詩在創作手法上有什麼特色”等問題,我沒有直接把答案輸給學生,而是透過啟發與點撥,讓學生自己領悟。

  3、能為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力。

  本次教學比賽是借班上課,師生不熟悉,加上七年級學生很少經歷過這樣的場面,學生大多很緊張,為調動課堂氣氛,我能在教學中有意給予學生真誠的微笑與鼓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拉近了師生關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力。

  二、存在的問題:

  1、時間分配不合理。

  因在指導學生朗讀這一環節用時過多,導致最後一道想象題留在了課後。

  2、劃分句子節拍時指導不到位。

  很多學生在劃分句子節拍時錯誤,但因時間關係沒有深入指導,使學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3、板書設計字跡大小不一。

  三、今後打算

  總之,對於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更新教學理念,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取長補短,不斷探索嘗試,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