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浣溪沙·秋水斜陽演漾金原文及賞析

減字浣溪沙·秋水斜陽演漾金原文及賞析

  原文:

  秋水斜陽演漾金,遠山隱隱隔平林。幾家村落幾聲砧。

  記得西樓凝醉眼,昔年風物似如今。只無人與共登臨。

  譯文

  秋日的斜陽映照著江水,泛起一層層金色的波紋。透過一片平展的樹林,隱隱望見遠處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著幾處村莊,不時傳來幾聲砧杵聲。

  記得當年和她共上西樓,眯著醉眼欣賞此處的風光。那時的景色和現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今天沒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賞了。

  註釋

  減字浣溪沙:即《浣溪沙》別名,相對變體《攤破浣溪沙》而言。本是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為詞調。

  演漾金:狀斜陽照水。演漾。流動起伏的樣子。

  平林:平整的樹林。砧(zhēn):搗衣石,這裡指搗衣的聲音。

  村落:村莊。

  西樓:蘇州觀風樓,在城西。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後迷糊的眼睹。此處比喻沉醉於美好的時光之中。

  風物:風光景物,一般特指某個地方特有的.。登臨:本指登山臨水,後也泛指遊覽。

  賞析:

  此詞虛實相生地展現了當下詞人登臨所見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詞人當初凝著醉眼所觀賞的往久之景,透過今久情景的對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悵惘心緒。全詞意境沉鬱,語言收放自如。

  詞的上片寫登臨所見:清澈的秋水,映著斜陽,漾起金波。一片平展的樹林延伸著,平林那邊,隱隱地橫著遠山。疏疏的村落,散見在川原上,傳出斷斷續續的砧杵聲。接下去,下片前兩句說昔年曾登此樓,風景與今相似。而詞人今日面對此景,究竟喚起何種感慨,卻到結句“只無人與共登臨”。才點明,原來昔日同登此樓的人,今已不在,只剩下作者孑然一身,佇立於樓上了。聯絡賀鑄的生平看,那位不能同來的人,可能是他的眷屬。至此,可以感到上片所寫的那秋水斜陽,那遠山平林,那村落砧聲,都不再是客觀的景物了,而是詞人心中眼中,都有一種傷心說不出處,這種傷心說不出的情緒,藉助於末句的點醒,令人於言外得之,倍覺其百感蒼茫,含蘊深厚。

  此詞虛實相生地展現了當下詞人登臨所見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詞人當初凝著醉眼所觀賞的往文之景,透過今文情景的對比,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悵惘心緒。全詞意境沉鬱,語言收放自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