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500字(通用15篇)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500字(通用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

  有人說賈寶玉前世是一塊“頑石”,而且說寶玉生下時嘴裡所銜著的寶玉為女媧補天時遺留下來的石頭。也許是這塊石頭的原因吧,家中的人都以為寶玉和這塊石頭是一條命,當玉碎了,寶玉也就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又因寶玉天生長相俊美,也就都更加寵愛他了。

  當然,穿戴也更為華麗,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著一塊美玉。

  長得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再一看又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又由於寶玉生長在賈府,賈府中大部分都是女子,所以也就對寶玉的性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紅樓夢》中有賈寶玉說過的一句話:“女子都是水做的骨肉,男子都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子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就是體現了賈寶玉非常喜歡和女孩在一起玩耍,討厭世俗的那些男子。

  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有一段寫“寶玉摔玉”,可見,寶玉“摔玉”這一舉動是對天命的反抗,對世俗的鄙棄,表現了他追求平等,反對封建尊卑等級制度的思想,體現了他“行為乖張”的叛逆性格。

  而且在歷人《西江月》中有寫道: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揭示了賈寶玉叛逆的性格,不願受封建統治的束縛,厭棄功名利祿,要求獨立不羈,個性釋放,不服從封建統治者對他的要求,不安與他們所規定的本分。

  從《紅樓夢》這篇小說中使我們學到了賈寶玉的人無貴賤之分,要敢於與現實生活中的不美好的事物作鬥爭,不能讓不好的事物影響到我們,要分清真善美、假惡醜。勇於發表自己意見的美好品質。同時,也使我們懂得了人不能勾心鬥角,貪圖名利,要打敗封建傳統,使時代進步。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2

  曾經以為《紅樓夢》”大皆不過談愛情”,也曾為了寶之悲,黛之慘而愕腕嘆息。如今再細細品讀一遍,忽覺愛情不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賈府其實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縮影,在這個微型社會中,每個都是一個社會人,並且百色各異。

  賈母看似慈善,對劉姥姥施恩有加,實則自吹自擂,不過是出”攜蝗不嚼”的鬧劇,在”上層”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馬手段,黛玉視之,指出那些是”貧嘴賤舌”。極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鳳,在黛玉看來,不過是”放誕”,”無禮”。自命清高的”檻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識破了她卸卻紅妝的虛偽。就連被王夫人認為”識大體”的襲人,蒙得過湘雲,卻也逃不過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語點破她的本質——”我只拿你當嫂嫂待。”於是,黛玉被認為”小性,多心,心窄”,沒有大家閨秀風範,不能入選”寶二奶奶”,終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雖為”主子姑娘”,卻又被稱為”小雞肚腸”,但她除了一顆痴心外別無其他。她是不諳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斷秋風狠”,不要過份指責她的”多心”,那實則不為她之過,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慮。

  眾釵中可與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寶釵莫屬,她傢俬雄厚,善於處世,這兩點勝過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閨秀的典範。她沒有木石前盟,卻相信金玉良緣。

  初到賈府,便”連下人也都多與寶釵親近”,趙姨娘也稱她厚道。生日會上,她知賈母”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物”,使”依著意思”去說。蘅蕪院她佈置得素淨簡單,給人以恬靜的淑女之感,讓人覺得節儉。金釧投鬥,她幫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結。宴席上眾人嘲笑鄉下人劉姥姥,獨無描寫寶釵之筆,是曹翁忘了這號人物,並不然,只是她維持了大家閨秀的儀態。一方面她讓王熙鳳認為”不幹已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一方面又讓老太太,王夫人覺得”小惠全大體”。對黛玉的譏諷聽若惘聞,讓人以為她從不記恨,又在撲蝶誤聽小紅與墜兒的談話時,扯出與黛玉捉迷藏之謊。她處世的高明與黛玉的清高形成鮮明對比。於是,寶釵被認為”大家閨秀,溫順,識大體”,選上了”寶二奶奶”,終成了”山中高士晶瑩雪”。

  對於寶釵,我一直無法喜歡,從情感上無法接受她與寶玉的婚姻。她的處世圓滑,她的性格溫順,在我看來皆是虛偽之舉。藉由一些小事拉近與黛玉的關係,讓黛玉認為與她”情同姐妹”。對待寶玉,更是好之又好,順之又順,全然不同與黛玉的猜忌。

  黛玉死時,只說了半句”寶玉,你好……”,便命喪黃泉。如果要我填滿這句,我想必當是”寶玉,你好狠。”為何狠心拋棄黛玉,另娶寶釵,這令黛玉情何以堪,一個空有痴心的女子,如果連痴心也化為灰燼,又如何撐得下去。殊不知,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計,寶玉並非無情,只是一直認為迎娶的是黛玉。

  再說那寶釵,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頂別人之名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寶玉掀開紅蓋頭之後,發現林妹妹成了寶姐姐大失所望,就那麼把寶釵冰在那兒,不再理會,這叫寶釵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無情也動人”,竟落得個獨守空閨的下場。思及至此,忽覺寶釵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則是吃人的封建禮教。

  這時,我方可看出作者曹雪芹是想要透過《紅樓夢》,揭示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表達他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不滿與憤怒。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3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有人把莎士比亞比作高山,我認為曹雪芹是一個大海。山再高,終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頂峰,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卻非常之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嘆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豔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豔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試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紅樓夢》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首先體現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這一大群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道瑰麗的藝術畫廊。在這一人物群中,不僅有大家閨秀,豪門公子如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說,但透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志,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腐敗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文中描述瞭如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的形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可以說悽慘,但他們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頑固勢力作鬥爭的新主派代表,我們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淚,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別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們也知道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須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紈絝子弟的形象,他們鮮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絲亮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4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隨著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於歸結。也許是由於閱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溪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首屈一指。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作愛情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專制和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著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後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後,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後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曾經活躍於歷史風煙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們多是皇親國戚的後代,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不必考慮學業,不必操勞生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變得百無聊賴。為了打發難以消磨的時光,他們互相攀比,互相炫富,為非作歹,花天酒地,結果如何?終被世人遺棄,被歷史遺忘。現今中國人常懷著一種暴富的心態,各式各樣的奢侈品難以滿足其欲千金散盡的胸懷,更為可怕的是,這種風氣正逐漸蔓延至年輕一代的學生身上,並且就發生在你我身邊。不難想象,這種無節制的享受最終將演變成國民性,讓整個中華民族都失去前進的慾望,更難以完成復興的使命。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巴西的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尚能引發美國一場龍捲風,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嘗不會釀成不堪的悲劇!我不願再進行痛斥,柏楊先生早已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我唯願獨修其身,卻又不忍責任的折磨。整個社會的大風氣,早已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了,保持住內心的一方淨土,是周國平先生、餘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讀書人的心願。我願做這樣的踐行者,踐行著心中永遠簡樸安靜的生活,踐行著美好的祈願。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這個意思,字裡行間,他彷彿在對我們說,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喋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

  雖然《紅樓夢》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寫絕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讀這樣的作品,我們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們的家庭,懂得了我們的民族國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榮辱興衰、人性冷暖盡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時勢,唯願不再是個傳說。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5

  近日讀完《紅樓夢》,才明白其妙處所在。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透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盪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透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裡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說:“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6

  賈寶玉在書中被賈政成為“無知的業障”“不肖的孽障”,可從書中情節可見,他並非無知,只是不喜歡讀為了做官而讀的《四書》罷了,便被賈政稱作“無知”。從他給林黛玉取字,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等情節可見,他的知識面很廣,其實是喜讀書的。

  贈林黛玉表字,從見面到贈字不到一會,他便從腦子裡搜尋到了合適的表字“顰顰”與其出處。可見其並非無知。

  寶玉寫的字被眾人誇讚,黛玉見了他的“絳芸軒”三個字也連連稱好,還請他幫忙寫一個匾。可見寶玉的字著實好,在書法上也沒少下功夫。

  賈政怒斥寶玉唸了些流言混話,學了些精緻的淘氣,“學《詩經》只是掩耳盜鈴罷了,什麼《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要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賈政、邢夫人等認為有關仕途的《四書》才當是書,而寶玉不愛讀《四書》,就被他們認作“不喜讀書”。可見寶玉“不喜讀書”是被封建思想觀念冤枉的。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寶玉的詩歌才華大放異彩。既識得罕見的花草,還能道出其名出處。隨口一吐,就出口成好詩,讓眾人連連稱讚,自愧不如。可見其讀書之廣。

  由此可見,賈寶玉只是不喜歡有關當官的、推崇人情練達的書罷了。他喜讀書,只是不喜讀那一類書,便被眾人誤認作“不喜讀書”。

  只因不喜仕,誤認不喜書。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7

  賈探春賈探春,賈政與妾趙姨娘之女——她沒有黛玉的纖細憐人,沒有寶釵的乖巧伶俐,沒有湘雲的活潑開朗,卻有卓超的才幹,過人的智慧,深僻的見解,遠大的眼光,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賢寶釵小惠全大體”中精彩地表現出來了。

  王熙鳳因病臥床不起,便由探春、寶釵,李紈等人主持家務,此期間,探春檢視家中大小賬目,發現發放給各個房的月錢和發放給買辦的重疊了,便想出了兩全的辦法,與寶釵等人商議年裡往賴大家去,從賴大家中得到啟發,和自家的情況對比,最後提出好的辦法,豈不是足以見她的辦事能力和精幹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的素質。誰怪寶釵說“真真膏粱之談!你們雖是個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而後寶釵又玩笑似的說:“你才辦了兩天事就利慾薰心,把朱子都看虛了。你再出去,見了那麼利弊大事,越發連孔子也都看虛了呢。”探春聞此言,卻一本正經地回答:“你這樣一個通人,竟沒看見姬子書,當日姬子云:‘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窮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闢的.言辭,豈是一位普通女兒說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她雖為妾生,但處處要求自己的主子身份,為了得到平等的地位,她不得不與自己的生母趙姨娘割斷“天然臍帶”,與正室夫人王夫人接上一條“人工臍帶”。她不認自己的親舅舅,卻滿口叫王夫人的哥哥王子騰為舅舅。其實探春很無奈,在這個“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賈府,她不得不這樣。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8

  我曾經十分不喜歡寶玉,因為我認為他太過風流倜儻,到處沾花惹草,卻又不負責任。他曾與襲人鴛鴦麝月之流顧盼生情,心中卻又懷揣著林妹妹。

  處處留情,繾綣風流。直到看到“只見一陣風過,樹上桃花吹下一大斗來,落得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花片。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兒,來至池邊,抖在池內”,寶玉擔心腳步踐踏花瓣,便用衣服兜住花瓣。他對於自然界的美,亦珍視,亦追求。他愛的,原是這世間萬物的美。

  愛有情者,亦愛無情者。他曾向鴛鴦討吃胭脂,又在雨中提醒齡官,他曾在水仙庵哀悼金釧,又為晴雯杜撰芙蓉誄。他愛惜著綠蕊新發,初春乍到,窈窕少女的生機勃勃,卻拒絕著枯草衰頹,深秋蕭瑟,老嫗孑然的殘敗遲暮。

  他只愛生命伊始不受汙濁的澄淨的美。就像對鶯燕的低喃,對荷波的驚豔,對女兒們的多情痴狂。

  因此他“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閒消日月。”因此他“拿了篦子替他篦。”因此他“自己燙了手,倒不覺的,只管問玉釧兒‘燙了那裡了?疼不疼?’”。

  因此他“想起上次襲人喜吃此物,便命留與襲人了。”

  因此他“偏尋根究底,只因村姥姥信口開河。”

  因此他“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

  他本是青埂峰下一塊頑石,卻鍾於瓊閨秀閣,日月清華。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9

  曹雪芹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以他所寫的四大悲劇中鮮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而著名,而曹雪芹的一部經典之作中就有七百二十一個人物,曹雪芹歷時20多年才完成這部鉅作,在一部作品中,721個人物,各個都有鮮明的性格與典型事例,這使我不得不欽佩曹雪芹,但是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這部缺憾美的作品雖然結局仍待考察,但是曹雪芹的文學功底是無可厚非的。

  曹雪芹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例如:林黛玉入賈府一回,刻畫的鳳辣子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潑辣豪爽的性格十分鮮明,這也為後文與賈璉吵架埋下伏筆;寶釵為逃難進賈府,充分體現了溫柔賢惠,能說會道的性格特點。

  在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性格剛烈,寧死不辱,忠貞不渝,因未婚夫誤解而以死明志的尤三姐,書中刻畫她則更多運用了語言描寫的方法。雖是書中的一個小人物,但與她的姐姐尤二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是一母所生,但尤二姐攀附權貴,愛慕虛榮,貪婪,致使最後吞金自殺。

  《紅樓夢》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無時無刻而不再進行著鮮明的對比,其中不乏德高望重,掌權的賈母,又不乏潑辣直率,為權勢不擇手段的王熙鳳,乃至伶牙俐齒,同樣心狠手辣的萍兒。這些都是《紅樓夢》中有血有肉的角色。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0

  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像,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1

  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其中令我印像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

  就像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於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唯一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2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對此我也不必用太多的語言來修飾。去年暑假,在好友婷的引導下,我得到了《紅樓夢》帶給我的精神上的洗禮。而今年暑假,是我第三次讀《紅樓夢》,此次我悟到了更多……

  小說以賈、史、薛、王四大家族為背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為明顯,廣泛的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刻畫了一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大到府中夫人,小到不起眼的丫鬟,我想書中的每個人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像。

  林黛玉,她給我最深的印像便是她的才華。她如那一池帶著靈動而流過沁芳閘的活水,提鋤攬籃,收一方落紅;扶柳灑淚,送一池飄絮。正是因為你又如水的嬌弱,最終還是在真愛與他人的良辰之時淚盡而逝。“木石前盟”伴著如雨般的淚水,化為永久的遺憾。

  薛寶釵,這個二百年來飽受讀者指責厭惡的任務,她又何嘗從這段感情糾葛和婚姻中獲得過快樂。寶釵是一個早熟的女孩,可憐的她要為自己考慮更需要為整個家族著想。寶釵聰明睿智,大方得體,但她卻悲劇性的始終沒有明白一場毫無愛情的婚姻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小說如一隻哀婉悽傷的交響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劇構成一個個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貫穿了人生的各個層面,從主子到奴僕,從宮廷到民間,從成人到少年,無不具有著一段哀傷的愛情。

  或許正如小說第一回的絕句所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3

  在這個週末,我把《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粗略地讀了幾遍,一部中華公認的鴻篇鉅著,讓千百萬人研究探討的文學作品,就著這樣讓草的讀完了。

  《紅樓夢》是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與其說它是一部小說,倒不如說它是一部包羅萬像的明清歷史畫卷。

  在《紅樓夢》中,我認為林黛玉最為悲慘,林黛玉雖為“主子姑娘”,卻又被稱為“小肚雞腸”,但她除了一顆痴心外別無其他。對於她和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我認為重要因素是:林黛玉的清高個性,她的清高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洽”,她的自卑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黛玉是這樣的可憐,然而寶釵是那樣的無情。寶釵,堂堂公侯之女,堂堂千金大小姐,竟頂別人之名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難道她不明白當寶玉掀開紅蓋頭之後,發現林妹妹變成了寶姐姐便會大失所望,便會把她冰在那兒,不再理會,這會叫她情何所堪。也許她根本沒想到原本一個“任是無情也動人”,也會落個獨守空閨的下場。

  當我合上《紅樓夢》後,不禁感嘆:“真是說不盡紅樓夢,道不盡紅樓夢,每閱一回《紅樓夢》,便多生一種人生的情懷。”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4

  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裡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考試吧,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每回讀書筆記 篇15

  《紅樓夢》相信大家都讀過吧!它是可我們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它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又盛到衰為背景,刻畫出了古代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它的結構宏大、情景委婉、細節精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劉姥姥遊園》因為劉姥姥幽默,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由此也可以看出賈府的盛興。最令我難過的是《寶玉出家》,因為賈府衰弱,大觀園被封閉,姐妹們都出嫁了,賈母、黛玉、王熙鳳都死了,就連寶玉也出家了,賈府沒有了往日的輝煌。讓人覺得辛酸。

  在這本書裡,我學會了許多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也學會了關於賈、王、史、薛的詩句,這些詩句讓文章更加的生動,人物更加的栩栩如生,還讓我體會到了意境美,使我會更加了解古代社會。

  之前賈府的姐妹們打打鬧鬧,在一起寫詩玩耍,現在的賈府已經滅亡,想想他們之前的賈府真是辛酸。

  我在這本書中知道了這四大家族興盛的句子: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賈家)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史家)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王家)

  豐年大好雪,珍珠如土金如鐵。(薛家)

  看完這本書,我已經由衷的敬佩曹雪芹,他把一個從強盛衰弱的封建大家庭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的刻畫出來,讓讀者深刻的體會到古代社會的艱苦,讓我們更加的體會到賈府人的心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