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夢中人不歸---道是花謝又花飛

望眼夢中人不歸---道是花謝又花飛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更向誰?

  我自幼便開始習閱《紅樓夢》對書中“兩彎籠煙眉,一雙含情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的黛玉更是有一番特殊的感情......

  黛玉是淚化而成的女子,傷感的情愫,悲情的結局,孤傲的性情……靈秀的文筆再現悲苦與楚痛。

  這株絳珠草註定要用短促卻美麗的一生來償還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她償還的方式是用自己的眼淚。作者曹雪芹寫出了一個脫俗而高傲的黛玉,這一縷芳魂也註定是脆弱而寂寞的。多愁善感、睹花落而傷春盡,見殘紅而悲淚灑,紅顏薄命,刻骨銘心地愛戀,清靈曼麗的詩作,深孕於心的悲愁,無時不在的清淚,是書中林黛玉的.真實寫照。

  我認為,在二十七回的黛玉葬花是紅樓最經典的一幕經典,然而這個悽美的行為加速了她的毀滅。花開花落兩由之,這本是自然現象,正如同四季交替,黛玉在這方面卻陷入了一種偏執、絕望。她把愛情視為生命的全部,結局必然相當悲慘的。我不得不說黛玉早喪,是一個慘烈的悲劇。

  黛玉生命中最閃光的地方,大約除了她愛的執著和真摯外,就是對詩的鐘愛和其詩作的靈秀。在人才彙集的大觀園,黛玉的才名絕非浪得,她詩心卓然超逸,才思沛若春水。黛玉寄身賈府,飽嘗籬下之苦,詩中這種苦完全是心理感應的,因為現實中她只是賈府客人,在這種處境下,敏感的她,日夜嚴防風刀霜劍的凌厲之氣,讀書作詩

  成了她明心隱志的唯一選擇。她執著地以詩的形式存活著,活在詩意中的林黛玉,靈性是自然而單純的,然而於生命價值的錯誤定位和對生存方式的漠視,對一切俗務的排斥,讓她的生命如同一隻風箏,當線斷之後,美麗高潔的芳魂即渺渺而去。

  《紅樓夢》人物眾多,黛玉深入人心,曾經在許多讀者心中形成了傷痛,引下了淚水。木石前盟終於敗給金玉良緣,海外仙姝寂寞林,終於芳魂為流水落花斂去流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