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讀後感範文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讀後感範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先勇細說紅樓夢》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年少時曾讀過《紅樓夢》全本,但除了語文課本選入的章節之外,其餘部分都是囫圇吞棗,僅把重點關注在寶黛愛情的主線上,此外並未關注過多。由於原書甚厚,之後數年也未能鼓起勇氣再重讀一遍。
當然,只是憑我個人疏淺的認知,即使重讀紅樓夢,也未必能有太多收穫。剛好遇見了這本《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便饒有興致的讀下去。白先勇從小說的角度,仔細的解讀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整體感受篇:
過去停留在我頭腦中的認知是:紅樓夢後四十回乃是高鶚續寫。連張愛玲也說過,很不喜歡後四十回的續作。此外還有眾多人指出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風格差異。
白先勇則從小說的角度,指出由於前半部分為賈府的興盛,後半部分為衰,自然風格調子不可能相同。並且從書中前前後後各種細節線索的連貫性,人物形象,說話口氣的一致性,推測出作者應該是同一個人的結論。
同時,白先勇仔細對比了“庚辰本”與“程乙本”的差別,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與微妙意蘊。這些都是自己閱讀紅樓夢不可能注意到的,也就無法明白“程乙本”用詞用句美在哪裡,“庚辰本”某些地方為什麼可能是抄書之人的修改或者評論。
小說主要情節篇:
紅樓夢是小說,小說必然就在講述故事。本書有兩條主要的故事線,一為寶黛的愛情線,一為賈府興衰線。而我少年閱讀此書時,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寶黛愛情線上,並未關注作者如何一步步道來賈府興衰。
即使是自己特別關注的寶黛愛情線,透過閱讀白先勇的.解讀,也加深了認知。比如過去只關心了寶玉、黛玉二人,未曾意識到作者描寫一個人物並不是單一的,比如黛玉好像一個星座裡的主星,她旁邊有好多衛星人物,如輕吻、齡官、柳五兒,這些人在某方面是一個型別。這麼多分身,合起來是一個型。
因此,在黛玉死時寶玉失了玉沒有為她做悼詞,很多人覺得不解。畢竟晴雯作為一個丫鬟,寶玉還為他寫過《芙蓉女兒誄》。白先勇就告訴我們,芙蓉女兒誄明面上是寫給晴雯,實則寫給黛玉。因為寶玉生日那一回裡,黛玉的籤是芙蓉籤,她才是芙蓉仙子。而《姽嫿詞》有主僕之分,才是悼念晴雯的。在賈府興衰線上,賈府抄家之前,書中也是埋下了千絲萬縷的線索。因此抄家並不是作者想寫就寫了,是小說故事發展推動的必然結果。
比如書中沒出現過幾次的那個老僕人焦大。他一出場就在批評賈府裡的年輕一輩,說他們如何不檢點,就是一種暗示。
其中也數次提到過賈府家業這麼大,元妃省親那麼大場面,祭祀,過生日等等都要有排場,還要打點宮中太監,生活奢侈,花錢如流水。這些都是為之後的衰做鋪陳和準備。包括前面寫興盛寫到了極致,後面才能有所對比。
深刻理解了這兩條線,才能順著這條線拎起來書中的種種細節,並且去思考作者的妙處,而不是僅僅讀個故事梗概。
結語:
當然,這本書和原著的厚度也不相上下了,細緻的解讀了每一回每一處。而我這篇讀後感也只是從整體概括的角度,大略談談罷了。
對於書中具體的章節,其實還可以拿出來再作一讀後感,或者比對《紅樓夢》原書,或者找出同一主題的其他書籍做對比。比如王熙鳳治理賈府的那一章,如何管理眾人,就有人從專案管理的角度給出了評論。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
而這些就又是個大工程了,先有個整體的印象,待後續擇機慢慢來。或者後面讀其他書時,想到了本書的某些內容,再拿出來說上兩句,也未嘗不可。真是讀書越多,越覺得自己認知的淺薄,越覺得需要多花時間在學習和實踐上。
一起努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