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全文賞析

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全文賞析

  黃庭堅的詩作《池口風雨留三日》別具一格,給人一種古雅朴茂的感受。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庭堅《池口風雨留三日》全文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池口風雨留三日①

  孤城三日風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遠山長雙屬玉②,身閒心苦一舂鋤③。

  翁從旁舍來收網,我適臨淵不羨魚。

  俯仰之間已陳跡,暮窗歸了讀殘書。

  註釋

  ①黃庭堅於1080年(元豐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秋天從汴京出發赴江南。這首詩就寫在他赴任途中因風雨而留滯池口(今安徽貴池)的時候。

  ②屬玉:即鸀鳿,似鴨而大,毛作紫紺色,長頸赤目。

  ③舂鋤:即白鷺,以其啄食的姿態有如農夫舂鋤,所以有這個名稱。

  【賞析】

  首聯寫滯留之原因及小城之狀況,次聯寫雨中水鳥的姿態,兼寓身不由己之苦及對自由的嚮往,三聯以對比手法,寫自己抱定與世無爭之念,尾聯歸結到屏棄名利,潛心讀書,全篇寫得空靈,而又潛氣內轉,語言也善於出新,洗盡鉛華,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評道:“起句順點,次句夾寫夾敘,三、四以物為興,兼比,五、六以人為興,收出場之妙,此詩別有風味,一洗腥腴,”所論很精闢,詩的頸聯用了《淮南子·說林》中“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的典故,原意是不能光有願望而不去實踐,到了作者手裡,卻一反其意,以臨淵而不羨魚,表達他對榮利既不動心,更不汲汲以求,自甘貧賤,安於淡泊的思想感情。

  在表現方法上看,這就是翻案之法,是黃庭堅所擅長使用的,如蘇軾曾寫《泗州僧伽塔》一詩,其中說:“至人無心何厚薄,我自懷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應須日千變,”認為在同一時空裡,人們的願望不同,造物主不可能全都滿足,針對此,黃庭堅在《宮亭湖》中卻寫道:“左手作圓右手方,世人機敏便可爾,一風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

  認為造物主在同一時空內完全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願望,翻案法顯示了詩人的機智,以及對宇宙的認識水平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從思想淵源上看,與禪宗也有一定的聯絡,“丈夫皆有沖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禪宗所要求的打破偶像,不拘成法,獨任性靈,正是二者互相聯絡的內在機制,

  事實上,禪家的偈頌和話頭之類,也多有故作翻案的,清代梁章鉅《浪跡叢談》卷十曾記載道:“詩文之訣,有翻進一層法,禪家之書亦有之,即所謂機鋒也,神秀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六祖翻之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著塵埃?’臥輪偈雲:‘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翻之雲:‘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龐居士偈雲:‘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頭,共說無生話,’後有楊無知翻之雲:‘男大須婚,女大須嫁,討甚閒功夫,更說無生話,’海印復翻之雲:‘我無男婚,亦無女嫁,困來便打眠,管甚無生話,’”詩家的翻案雖然不一定就從禪家來,但以黃庭堅對佛學的造詣,他之如此喜用翻案,在一定程度上,也應由此窺入。

  拓展

  黃庭堅是哪個朝代?

  宋代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故事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句話是明朝一位進士袁枚說的,他是說宋朝的黃庭堅(字山谷)的故事,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在縣誌裡記載著他的故事,他的詩書畫,稱為三絕,與當時的.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

  山谷得中宋朝的進士之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的知州,他就任時才26歲。有天他在午睡,做夢走出州衙,來到一處鄉村,看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門外的香案前,桌上供著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麵還熱氣騰騰,似乎很好吃的,不自覺的便端起來吃,吃完回衙,一覺醒來,嘴裡還有芹菜香味,夢境甚清晰,但以為作夢而已,山谷還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夢如昨,口中又有芹香,於是大感奇異,遂起身步出州衙,循著夢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門外,叩門進去,正是夢中所見的老婆婆,問她有無在門外喊人吃麵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在生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麵,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山谷問:“你女兒死去多久了。”婆答:“已經26年了。”山谷心想,自己正是26歲,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問她女兒在生的情形,家中還有些什麼人?婆答:“我只有一個女兒,她在生喜歡讀書,信佛吃素,很是孝順,但不肯嫁人,到26歲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她說還要回來。”山谷問:“她的閨房在那裡,我可以看看嗎?”老婆婆手指著那間房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裡,只見臥床桌椅之外,靠牆有一個大櫃還鎖著。山谷問:“裡面是些什麼?”婆答:“全是她的書。”問:“可以開啟嗎?”婆答:“鎖匙不知她放在那裡?所以一直無法開啟。”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記起鎖匙的位置,便告訴老婆婆找出鎖匙,開啟書櫃,發現許多文稿,山谷細閱之下,原來他每次試卷的文章,竟然全在這裡,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時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這個家只剩老母一人。於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稱母親,說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兒轉世,然後回州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山谷在州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滴翠軒”,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題像贊曰:“似僧有發,似俗脫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從這首像贊,亦可以證明山谷的轉世故事,為真實不虛也。

  這故事有五點值得研究:

  (一)確實有輪迴。山谷的前生,原是安徽省南部蕪湖縣鄉村的女子,死後轉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縣的男身黃山谷。

  (二)確實有業力。由前生種因,而來生結果。山谷前生喜好文學,遂有今生的詩書畫三絕,所以明代進士袁枚說:“書到今生讀已遲”。現今的天才兒童,應屬此理。至於由女轉男,且有功名,當為其信佛、吃素、孝順、不嫁,等業力而來,極為明顯。

  (三)確實有靈魂。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之有形的肉體,但靈魂則是身體的主宰,乃是無形的,佛學上稱為第八識,又名阿賴耶識。山谷在州衙午睡,靈魂仍會回去老家接受老母的芹菜面,因而促成再生的會合。阿賴耶識在唯識學上他是“去後來先作主公”的,當他離開蕪湖鄉村,飛向修水黃家,千里迢迢瞬息即到,飛行迅速且不談,他何以偏偏找到黃家呢?佛學上說這是由於“業力”,但業力本身會有選擇的能力嗎?這又使人費解了?後來讀了地藏經才知道,原來舉首三尺,便有神明,在虛空之中,有很多鬼神鑑察善惡,人世間一切的一切,無論如何隱秘的事物,他們全都瞭如指掌,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地藏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可見已經表現在行為上的罪惡,絕隱瞞不了,就連心念初動,也會被鬼神洞察無遺。不過世人不覺,還以為自己心中的事,有誰能知?因此可見業的範圍,應包括有形的行為與無形的心念,由業所產生的力量,便決定此人的趣向,而鬼神再從中撮合,這便是黃山谷出生之所自來了。還有鬼神撮合亦應有所標準,否則便是鬼神作主了,其標準即佛家的因緣,說完全點就是因緣果報,佛家因果通於三世,或超過三世,而為多世。如此說來,則黃山谷之出生,必有其因緣,絕非偶然巧合之事了。

  (四)這故事依世間法來講,可以算是成功的,因為善有善報,她不僅保持著難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轉男,又有功名,與前生相較,有了顯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間法講,則不算成功,因為還是在六道輪迴之內,凡輪迴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況有了功名富貴,更因權勢凌人,而容易造業。

  試看山谷少年時期,受一般風氣影響,喜好填寫有關男女情愛的哀豔詞章,有一次與同輩少年擅於畫馬的李伯時,同遊佛寺,參訪當代得道高僧圓通秀禪師,秀禪師為了不忍見他迷於豔詞,致遭墮落可惜,所以當他警誡完了李伯時,囑他不要再畫馬,因為畫馬時,心念專想於馬,以致形隨心轉,恐難免墮落成馬身。

  然後又呵責山谷:“大丈夫懷有蓋世的文才,難道竟用以寫作無益於世,而又動人邪思的哀豔詞句嗎?”山谷聽了這番呵責,還很不以然反自以為是的笑著說:“據禪師這麼講,難道我也會像李伯時一樣變作馬嗎?”秀禪師聽他這樣反駁,乃特別以威嚴而莊重的態度,很誠懇的開示他說:“李伯時如果為了畫馬,念想在馬,模擬既久,難免墮落成馬而不自知,但也只是他自己的事。而你作那撩亂人情思的哀豔詞章,不知會令多少人讀後,動起邪思而貪淫好色,這種誨人的作為,豈只是變馬而已,恐怕地獄正等著你下去哩。”

  山谷被那義正辭嚴,因果報應道理的當頭棒喝,深知秀禪師乃一得道高僧,絕不會虛言嚇人,頓時猛悟其間利害關係,遂極為惶恐的向秀禪師謝罪悔過,發誓永不再寫作那哀豔詞章了。

  (五)山谷奉母最孝,他的母親喜愛清潔,他就親自為母洗滌溺器,雖然後來他作了官,也還是要親自來洗,這是他行孝的美德,所以他被後人選他為二十四孝之一。若以其少年的行為不檢,幾乎墮落,幸遇善知識指正,後來有此孝行,這都足以證明山谷的善根深厚,山谷曾作戒殺詩:“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由此詩得知山谷終於迴歸佛門,而學佛吃素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