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誰寫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誰寫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意境闊大,並且所抒發的情感非常的真摯,不愧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傑作。今天,小編為大家揭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是誰,歡迎閱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誰寫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著名的唐代詩人李白所創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一說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一說即出生於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過著飄蕩四方的漫遊生活。
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這首詩有它自己特殊的送別情味。它既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宦遊人”“在歧路”的少年剛腸離別,也不同於屈原《九歌》那種“悲莫悲兮傷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似的離別,更沒有高適《別董大》那種同是失意之人的勸勉與激勵。這首詩,可以說是表現了一種得意之人充滿詩意的`離別,充滿喜悅的離別,充滿嚮往的離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不僅僅是兩位不同尋常的風流瀟灑的浪漫派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送行地點與友人慾前往的繁華的目的地相聯絡,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與眾不同的詩意。
開篇“故人西辭黃鶴樓”一句不只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應該是兩位詩人好友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於詩意的生活內容來。而黃鶴樓本身呢?相傳又是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之仙人飛上神聖的天宮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說明詩人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去揚州的季節正是煙花三月,在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又是在這個開元盛世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揚州城又何嘗不是煙花之地呢?“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息。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難怪清人孫洙譽之為“千古麗句”。
詩的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卻飽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不是把朋友送上船就完事了,而是一直目送友人乘船順流東下,船已經揚帆而去,詩人仍然在江邊目送遠去的“孤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久。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的地方。“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對遊覽揚州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馳神凝目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通觀全篇,沒有一個“送”子,也沒有一句話寫離別之情,前兩句僅僅以敘述的形式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被送的人及去向,後兩句也僅僅是以描繪的筆調寫別後的場景,然而詩人與有人之間篤厚的交情,詩人內心深處淡淡的離愁,詩人對繁華揚州的美好向往已然躍然紙上,極為傳神地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