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分析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分析

  這一句是文中甄士隱欲隨空空大士與渺渺真人遊太虛幻境時,看到的石牌坊上的對聯,疊用真假有無,不僅道出了作者寫書的意圖,還包含著雪芹公對於人生的大徹大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分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分析 篇1

  初讀《紅樓夢》,我不禁為書裡的甄真賈假搞得疑雲重重,其中,太虛幻境的一副對聯就夠費心思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思忖再三,方有靈光一閃之感,於是撰此拙文,希望大家指正。

  根據我的理解,太虛幻境即為“嘆息幻境”,因“太虛”用拆字法,“太”組詞為“太息”,虛,變諧音噓(紅樓夢慣用諧音法),組詞為“噓唏”,兩個詞語都是嘆息之意(根據脂硯齋披露,紅樓夢創作運用了拆字法,如關於王熙鳳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中,人木組合為“休”這就是暗示王熙鳳最後被賈璉休了)況且紅樓夢文字有很多關於嘆息的表達,如:賈家四美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去掉春字,即是“原應嘆息”。對賈寶玉的描寫,也說他無故長吁短嘆,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看見魚,就和魚說話。賈寶玉無疑是紅樓夢的男一號,太虛幻境原是為他及紅樓諸芳設定的仙境,文字後半部,諸芳流散也只能讓他“做司馬牛之嘆”了。所以,這樣理解是合理的。當然,太虛理解為天空宇宙亦無不可,只是,如此理解,不免少了許多趣味。

  既這樣理解,大觀園其實就是人間的“太虛幻境”。幻境原是“假境”,而大觀園才是“真境”,是真正的“嘆息幻境”。“假作真時真亦假”意思是:當你把暫時的富足,繁華、歡樂看做“真”而迷戀其中的話,那麼現實的無奈,造化的弄人這些真正的存在你也痴痴地以為是假。再者,太虛幻境住著一位仙女的頭領——警幻仙姑,曹雪芹為這個仙女取“警幻”之名是隨意而為的嗎?其實不然,曹雪芹給人物取名是非常講究的,有紅學常識的朋友都知道。言歸正傳,警幻就是警示虛幻,擴充講,就是警示你不能沉迷於虛幻的世界中無法自拔。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賈寶玉經警幻仙姑指引,翻看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就是為了讓他明白,他所迷戀的那些青春女性,將來的結局不過是“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群芳碎”。只有熱衷於仕途經濟,八股學問,方能繼承賈家家業。又以犬馬聲色警之,意思雷同。如此看來,大觀園的鶯鶯燕燕,脂粉香娃,情切切,意綿綿都是假,都是幻。大觀園就是真正的幻境。警幻仙姑所警的就是“假作真”。那麼“真亦假”又當何解?

  根據周汝昌先生考證發現,紅樓夢共有108回,其中前54回與後54回形成一個大對稱結構。前半部主要講的是賞心樂事,而後半部講的是家亡人散的悲哀之事。所以,我認為前半部是“假亦真”就是把繁華似錦的假相以為真相,而“真亦假”指的是後半部。就是當賈家被抄,群芳流散時,紅樓夢中人在假象中生活太久了,一旦身陷於“忽喇喇似大廈傾”的真實遭遇時,反而以真為假。茫然失措。故曰“真亦假”。

  通觀全書,用一句“假作真時真亦假”來警示賈寶玉,警示紅樓夢中人是再貼切不過了。

  假作真時真亦假紅樓夢分析 篇2

  世事無常,莊周與蝶誰又說得清楚,無非真真假假而已,一夢黃粱後,才覺今是而昨非?忽然間想起來關於生死的問題,如果靈魂是存在的,死就沒有什麼好恐懼的,如果靈魂是物質的,那麼灰飛煙滅之後又會是什麼呢?所以對於死亡,很多人是又害怕又嚮往的,因為我們對於未知的好奇,是空還是換個天地是至關重要的。扯遠了,還是來說這句話。

  這本書成書於清朝乾隆年間大概是,但是作者費勁心力地告訴人們這本書就如史家的春秋筆法一樣,全靠自己揣度,隱隱約約,似是而非,在這一點上後續者沒怎麼學得來。比如續書第九十二回“寶玉也問了一聲妞妞好”,稱巧姐為妞妞,明指是滿人。換了曹雪芹,決不肯這樣。要是被當時的人曉得十二釵是大腳,不知道作何感想?難怪這樣健步,那麼大的.園子,姊妹們每頓飯出園來吃。這就是真真假假的好處了,知道不知道知道的美作者大概是極懂得。雖說作者還是脫離不了時代的侷限性,文中所寫的很多東西與清朝相符,但是他已經走出了一大步,這無疑是極難能可貴的,後人讀《紅樓》,甚至是續寫,也都受先入為主的思想影響,認為是清代,這應是與作者的本意相違的,“若雲無朝代可考”這是石頭的話,也是作者的本意。這樣看來,又是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如果說雪芹公能知道後世讀書之人有此想念,那這人也太逆天了,或許大概有可能是作者故意的,亦或許只是我自己的一點揣測,反正覺得有這麼點意思,是與不是姑且不管,也不知道如何清楚,難得糊塗嘛,還是值得高興的。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曲曲折折的都得走上一遍,不然的話生命是不完整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不獨作者有此之辛酸慨嘆,世人亦常有之,呂不韋不是直到生命的盡頭也不知道也不知道嬴政是不是他的兒子嗎?老子的哲學無疑是極好的,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歸於“道”,說是“太極”,於是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什麼不同——因為開始一樣結局一樣,就像在物理學上的宇宙爆炸論:宇宙開始於一個奇點,最終又會回到這個奇點。有和無很難說得清,佛家也說:如來,“如來”意思就是說好像是來了,又好像沒有來。如果說不知其辛酸的話,那麼這一遭又為的是什麼呢?

  所以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雪芹公不說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最起碼是不白走這一遭了,這是很多人都想要而不得的事兒。即使是他自己也感嘆,不知道這夢一般的一生到底是不是自己,但即使是在別人的夢裡他亦留下了些許痕跡,足以自豪了。人生之境遇不同,所得失亦有不同,但是每個人的路都是不可複製的,這又給本來就很迷惑的生命憑添了不少神秘,也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對於生命本質為何的本能追求,所以到現在還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科學”這兩個字用來解釋這個問題顯得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書的內容也寫的是真假難辨,或者說是本不需要辨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不要太過於執著,好好享受人生的過程,好好的品味讀書的樂趣,至於是不是理解了作者的意圖,人生路是不是正確,真的不是那麼重要。那末,續寫的《紅樓》是不是維持了作者本意,又有什麼關係,你可以選擇不看,也可以選擇自己按照作者意圖續寫,當然你也可以繼續批判續寫者的“不專業”,總之,隨你怎麼來都是可以的,哪怕你是胡來亂來,總好過不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