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差別在哪

紅樓夢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差別在哪

  在《紅樓夢》中最可憐的是薛寶釵和林黛玉了。薛寶釵這位有口皆碑的好媳婦最終未能拴住寶玉的心,只得在寶玉出家後獨守空閨,林黛玉則帶著對愛情的渴望,帶著對寶玉深深的眷念與怨恨,魂飛天國,至死也不明白為何寶玉不來娶她。

  既然她們倆的命運如此相似,那麼,撇開世俗的偏見,對她們的性格做一些比較。

  薛寶釵入住賈府較林黛玉晚,而且林黛玉還有身為賈母外孫女這一層關係,親疏程度,勿庸贅言。但這薛寶釵入住賈府後,賈府上下逐漸發現(或者說更加明顯)寶釵的平易近人與溫和謙讓,黛玉則是性情乖戾,難以侍候,賈母甚至將她和寶玉同視為小冤家。黛玉對寶釵是頗有妒意的,主要原因是寶釵有一個芳齡永繼的金項圈配那仙壽恆昌的通靈寶玉,而且寶釵甚得賈府的誇讚。

  儘管黛玉逐漸明晰寶玉對她是一往情深,然而她畢竟不如寶玉見慣名利場,看盡人間的世情百態,因此她無法理解寶玉的那句你死了,我當和尚的誓言,反而甚為著惱。黛玉對寶玉的愛情是執著,顯露而又堅貞的,王熙鳳甚至逗笑她是未來的賈家媳婦,她與賈寶玉的愛情由此看來是路人皆知的了。但她仍不放心,在未得到最高統治者──史太君的肯定前她是絕對不會放心的。她不容許賈寶玉對其他女子有任何好感,而且將信將疑地猜忌著各種傳說。先有寶釵與寶玉的金玉之說,後有湘雲與寶玉的麟玉之配,這些傳說無時無刻不擾得她心煩意亂,無法處便拿寶玉出氣。儘管她希望寶玉能不介意這些傳說看來其實最介意的是她自己。黛玉在初進賈府時曾立誓要謹小慎微,不被他人取笑,而她採取的方式則是先取笑別人或者過分自衛,史湘雲吐字不清晰,她就笑其將來嫁個愛哥哥,可是當史湘雲笑言她與一戲子相像時,她就受不了了,在她內心最深處的自悲心理不容許任何人拿她開玩笑的,就這樣,她帶著自悲與自衛的包袱越滑越遠。

  黛玉平生只有兩個心思,一個是寶玉,一個是作詩。黛玉和寶釵因受過良好的.封建教育,文章韜略皆顯奇才,其二人互在伯仲之間。而她們在對待女子學文的態度上卻有很大的分歧。黛玉一心想的是爭名奪勝,每次作詩應對必是全力以赴,可以看得出,賈妃省親時黛玉因題目太少難以盡興發揮是多麼的不甘心,而在菊花賦中以《詠菊》、《問菊》、《菊夢》獨佔魁首時又是多麼的舒暢。寶釵則認為女子無才便德,有了這種思想,無論吟詩作賦她也就只是聊以應景了。所以,黛玉對待女子學文的態度與作風較寶釵要積極的多。這反映在她對香菱不厭其煩的教導,帶領香菱去結實王摩詰、李青蓮等一代名家,更反映在她後來的重建桃花社,可以說在學問上林黛玉是花費了畢生的心血,而這又是封建勢力所不容許的,他們不需要一個會舞文五弄墨的人來作他們的媳婦。從這一點上看,寶玉和黛玉似乎算得上是徹底的反叛者,只可惜他們的終身大事還是要賈母的定奪,也就是說,他們與封建勢力存在一種依存關係,如此一來,他二人就變得太不識實務了,既對封建勢力有所希求又不肯老實聽話。

  那麼,薛寶釵又是如何贏得賈府的嘉許,最終做了賈家媳婦的?在見識了通靈寶玉之後,寶釵就已經明白自己的終生歸宿之所在,但她並未形之於色,而是紿終做著恰如其的隱忍。平心而論,薛寶釵確實更符合賈母等人的要求,溫厚、賢惠而又識大體。從她的身上,也不光看到了她作為封建女子的閨房形象,更看到了她作為一名曠世才女的不朽豐貌。從規勸黛玉讀正經書,別移了性情到苦勸其兄薛蟠不要胡作非為至協理榮國府,將大觀園讓與下人勞作,以節省開支,讓我們領略到薛寶釵的確是一個頗有見地的姑娘。

  一般來說,寶黛二人通常被理解為反叛的典型。實際上,寶釵也曾寫過這樣一首詩以諷當朝: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嘲弄了官員昏暗無道,貪得無厭。儘管如此,我們似乎還沒見她說過其他偏激的話,她深知自己的力量不足以給這個世界致命一擊,因此在反抗與忍受間找到一個合適的中介點,

  較之寶黛,她是否更聰明些?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最終是不幸作結的。寶玉出家、黛玉悲死、寶釵守寡,他們同成了封建禮教的殉葬品。儘管寶玉對黛玉愛得死去活來,終究不了黛玉一死的命運,儘管寶玉如何的與寶釵不融合,也終究免不了娶她為妻的結局。他們的力量畢竟太小了,何況又還時時希望得到封建勢力的認可,也就只有苟延殘喘的分了。封建勢力最終是勝利了,這是《金陵十二釵》中預示好的。這位封建文人最終放不下對統治者的幻想,放不下對封建勢力的維護,用自己的筆殘酷地為他們三人的掙扎劃上了句號,從而讓整個夢最終成為一場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