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紅樓夢》觀後感作文兩篇

《新紅樓夢》觀後感作文兩篇

  引導語:《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 ,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87版《紅樓夢》可謂經典之作,各個演藝大師們將書中的人物刻畫的形象逼真,而現在,新版紅樓也呈現在大家眼前,看過《新紅樓夢》之後,你有什麼感想?

  《新紅樓夢》觀後感一

  早在幾日前,新紅就有播出。到今天也算是一集未落,這觀後感也早就想些了,今日得閒,便斟酌著記下罷。

  沒看過87版,那對於我來說真的是太老了些。那個年代的片子是沒有字幕的,總是聽不清楚臺詞,這也是沒去看的重要原因之一。沒看過老版,所以沒有比較,故只列出純粹的對新紅的看法。

  優點:

  1.場景。

  耗費近2億不是蓋的。第一集有關靈石的鏡頭,加上電腦特效,很有味道;之後江南的市集剪影,穿梭於人流中的鏡頭,有一種在看旅遊節目的錯覺;賈府中至今沒搞清楚哪兒是哪兒的院落,元妃省親時的燈會、小橋流水,還有劇中隨處可見的精緻細巧的道具,無一不讓人感受到那大戶人家錦衣玉食、奢靡繁華的生活。

  2.配樂。

  這點,其實有很多人批判來著。說是不符合場景,總是無端冒出類似鬼叫的‘咿呀誒呀’,讓人毛骨悚然。可我卻不知為何喜歡的很,聽媽媽說這是崑曲的吟唱。我不懂。但真的很喜歡,喜歡戲曲中戲子們挽著長袖低著眉頭吟出的唱詞,雖然有時候聽不懂在唱些什麼。但這婉轉綿長的聲音,卻好想能帶來一種安定似的。真的很喜歡。

  3.旁白。

  一個很好聽的男聲。磁性、渾厚,在帶著點小小的優雅,聽著讓人會想睡覺。(笑)

  4.臺詞。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批判的,可偏偏我有是很喜歡這點。相當的古風,好像是照搬原文一樣。相當的欣賞,也佩服演員們能背出那麼多拗口的臺詞,當然或許他們只是看著幕後的題詞板唸的。不過這樣的臺詞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很容易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麼。這也或許就是這文言似的臺詞不招人待見的原因吧~(再笑)

  5.演員。

  這點……其實我不是想誇他們,只是要為他們鼓掌、說一聲‘幸苦了’。說實在的,他們演的真的不眨地,和那我雖未看過但多少瞄過的老版無法比。先不說造型,也完全不能從演員本身上看出角色來。但,說真的,能看出他們有很賣力的演。想若是我上去演,不論造型什麼的,也不過如此吧。夠了。

  6.片頭片尾。

  水墨風的感覺很好,音樂很飄渺、和劇中的過場配樂是同種風格,相當美好。不過就我這種詭異的審美品位,相信很少有人認同吧?片尾的話,覺得那唱詞……嗯,其實相當的直白,卻又挺有玄機的.。直白在於他唱的就是劇中人;玄的是這人物的命運,真是很讓人感慨的東西。

  缺點:

  我不想說。擺渡一下,鋪天蓋地的都是,不是麼?

  這《新紅》雖然看著看著,一開始的好奇心已經淡了,也有些覺得無聊。但憑著善始善終的念頭,還會堅持著看完。畢竟,裡面有我愛的華美的場景、戲曲似的配樂、文言的唸白和好聽的旁白。

  《新紅樓夢》觀後感二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著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縱觀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不難採集許多璀璨的明珠

  其中一部《紅樓夢》人人推崇,堪稱絕唱。然而《紅樓夢》的興衰之史,實為一種說教,其耀眼之處是勸人們保持心理的平衡。作者之所以著書為紅樓夢,是希望世人能夠從人生大夢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錢等所誘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人生的真締所在,紅樓夢為夢,人生何時何地不如夢境一樣呀?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回想一下過去,曾幾時,不是被夢境所縈繞,只是有些人能從夢中清醒,而有些人還繼續在夢中沉迷。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 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

  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歸到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麼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