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目送好詞大全

龍應臺目送好詞大全

  龍應臺的《目送》,書中寫盡了作為女兒、母親、姐妹的她與自己的父親,兒子,哥哥一次次的聚散離合。一次次的目送也意味著人情的濃淡,一次次的目送講述了多少滄桑鉅變。下面是關於龍應臺目送好詞大全的內容,歡迎閱讀!

  目送中的好詞

  1、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2、殘酷:殘忍冷酷

  3、閘門:引水、洩水或阻水的裝置。

  4、奔騰:跳躍著奔跑。

  5、朦朧:看不清,勉強看得見。

  6、事過境遷: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

  7、遲疑:猶豫不決。

  8、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9、嗚咽:傷心哽泣的聲音。

  10、深邃:深的;幽深。

  11、鬼魅:泛指鬼怪之物.

  12、混沌:形容矇昧無知的樣子。

  拓展:讀龍應臺《目送》有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一書是作家龍應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它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我們這一代的兒女,總是一次又一次將背影無情地留給父母。這自然是有個過程的,從最初上幼兒園哭喊著不願父母離開,到習慣上學後的安之若素,到開始上寄宿高中時的表面堅強而內心軟弱無依,到爸媽送我上大學時候的隱隱驕傲,再到如今,留在大學的城市工作後,就只春節和國慶能回趟家。而結婚後,會有更多的繁雜家事,連一年僅兩次的回家機會也不再能好好地陪伴他們。

  算一算,到如今,我已經離開父母快18年了。每次父母到火車站送我,進站檢票後揮手告別,便再不敢回頭,怕回過頭去,對上背後那灼灼深情殷切注視的目光。

  國慶假期最後一天,回蘇的火車上,手機停機了,也連不上網路。所有人都在昏昏欲睡,除了精力旺盛咋呼跑鬧的小孩。腦子裡還在想著,怎樣才算是最好的父母。

  我想,天下最好的父母應該是這樣,首先是努力奮鬥,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起點。這個起點不僅僅是物質條件方面,還應該包括身體健康、眼界視野、獨立人格,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愛的能力,等等。等孩子來到這世上,陪伴他最關鍵的嬰幼兒、青少年成長期,珍惜與孩子互相依偎的這十幾年緣分,在這十幾年中,教會他除了學校所教的知識以外,其他一些基本生存能力,比如適應環境的能力,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

  然後,就是等他翅膀慢慢長硬,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只要合乎情理,只要遵法守紀,父母所能做的只是適當提醒、理解並支援他,而絕非一意阻攔,硬叫他依照父母的意願而改變自身的心意。

  身邊太多朋友選擇了遠方,我們並不是不愛故鄉,也不是不愛父母,我們只是願意在最能奮鬥最能吃苦的年紀,勇敢地離開舒適區,在自己最心儀的地方,努力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我想,做兒女的要明白,一輩子太過短暫,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要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而不是總含淚看著我們漸行漸遠。而作為父母,應該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欣慰於孩子的獨立自主就好,並送上最好的祝福。

  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援,一輩子太過漫長,你保護不了他永遠。讓他(她)自己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所以,那些年的背影,不必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