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聲音的三字詞語
描寫聲音的三字詞語
導語:隨著春天的到來,雨下的更加頻繁了。雨絲叮叮咚咚的落到積水中,敲打出深沉的琴聲。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描寫聲音的三字詞語,歡迎閱讀!
描寫聲音的三字詞語:
AAA型
砰砰砰、嘀嘀嘀、嘩嘩譁、咚咚咚、滋滋滋、吱吱吱、咣咣咣、嘶嘶嘶、嘭嘭嘭
格格格、嘻嘻嘻、呵呵呵、呱呱呱
ABB型
響鐺鐺、叮鈴鈴、轟隆隆、咣噹當、嘩啦啦、淅瀝瀝、呼啦啦、笑哈哈、叫喳喳
噹啷啷、咕嚕嚕、呼嚕嚕
滴滴答、噼噼啪、咚咚響、喳喳叫、呱呱叫、咚咚鏘、咚咚響、汪汪叫、喔喔啼
描寫聲音的四字詞語:
娓娓動聽
【解釋】: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語來對答,倒也說得清脆悠揚,娓娓動聽。”
天籟之音
【解釋】:天籟泛指自然界的聲響,風聲,鳥鳴,泉湧,種種凝聚天地,日月精華的聲音:後世稱詩歌不飾雕琢,得自然之趣者為天籟 現在通俗用法為形容聲音好聽。
【擴充套件】:古時有“三音”的定義,古琴之音為天籟,土壎之音為地籟,崑曲之音為人籟。
響徹雲霄
【解釋】: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示例】:教室裡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響徹雲霄。
鶯聲燕語
【解釋】: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原形容大好春光。後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
【出自】: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嫋娜復輕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語若流鶯聲似燕,丹青,燕語鶯聲怎畫成?”
響徹雲霄
【解釋】:徹:貫通;雲霄: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像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示例】:教室裡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響徹雲霄。
天震地駭
【解釋】: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於時天震地駭。”
聲振屋瓦
【解釋】: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鑼鼓喧天
【解釋】: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出自】: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穿雲裂石
【解釋】:穿破雲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自】:宋·蘇軾《〈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
驚天動地
【解釋】: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自】: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描寫聲音的古詩詞:
1,村居書喜
陸游(南宋)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
2,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 早蟬
白居易(唐)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裡,薄暮兩三聲。
4, 琵琶行並序(節選)
白居易(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5, 雞鳴曲
陳陶(唐)
雞聲春曉上林中,一聲驚落蝦蟆宮。
二聲喚破枕邊夢,三聲行人煙海紅。
6, 雞
崔道融(唐)
買得晨雞共雞語,常時不用等閒鳴。
深山月黑風雨夜,欲近曉天啼一聲。
7,賦得寒蛩
耿湋(唐)
爾誰造,鳴何早,趯趯連聲遍階草。
復與夜雨和,遊人聽堪老。
8, 吹笛
杜甫(唐)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風飄律呂相和切, 月傍關山幾處明。
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
9,春夜洛城笛
李白 (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10, 聞笛
戎昱(唐)
入夜思歸切,笛聲清更哀。
愁人不願聽,自到枕前來。
風起塞雲斷,夜深關月開。
平明獨惆悵,飛盡一庭梅。
11, 夜琴
白居易 (唐)
蜀桐木性實,楚絲音韻清。
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
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
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
12, 風中琴
盧仝 (唐)
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
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枝。
13, 聽琴
孟郊 (唐)
颯颯微雨收, 翻翻橡葉鳴。
月沉亂峰西, 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調琴, 隔林寒琤琤。
聞彈正弄聲, 不敢枕上聽。
回燭整頭簪, 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齒深, 貌禪目冥冥。
微風吹衣襟, 亦認宮徵聲。
學道三十年, 未免憂死生。
聞彈一夜中, 會盡天地情。
14,賦得郢路悲猿
皇甫冉(唐)
悲猿何處發,郢路第三聲。
遠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眾木,噭噭入孤城。
坐覺盈心耳,翛然適楚情。
15,巫峽聽猿
吳商浩(唐)
巴江猿嘯苦,響入客舟中。
孤枕破殘夢,三聲隨曉風。
連雲波澹澹,和霧雨濛濛。
巫峽去家遠,不堪魂斷空。
16,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7,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18,入若耶溪
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19,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