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宮春·雙槳蓴波_姜夔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慶宮春·雙槳蓴波_姜夔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

  慶宮春·雙槳蓴波

  宋代姜夔

  紹熙辛亥除夕。餘別石湖歸吳興,雪後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後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鈷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吳淞。山寒天迥,雲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闕,蓋過旬,塗稿乃定。樸翁咎餘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於詩。所出奇詭;餘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餘解。

  雙槳蓴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揹人還過木末。那回歸去,蕩雲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採香徑裡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正凝想、明擋素襪。如今安在?惟有闌干,伴人一霎。(明擋一作:璫)

  譯文

  雙槳劃破長滿蓴菜的水波,整個蓑衣淋著松林的'密雨,暮靄生愁漸漸充滿空闊的天地。呼喚鷗鳥我願與它結盟隱逸,它翩翩飛舞似欲降下,卻又揹人轉身掠過樹梢遠去。那次歸返吳興,盪開雲霧寒雪,乘著孤舟連夜起程。傷心往事今又重見,依稀隱約的是秀眉一樣連綿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壓著雙眸脈脈含情。

  小舟駛入採香小溪,那裡正是早春寒冷,老夫我婆娑起舞,獨自放歌誰來回應?在垂虹橋頭向西遙望,孤舟御風引領我飄然遠行,這真是平生難以遏止的豪情逸興!待我酒醒順波舟行已漸遠,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閃閃,足裹裹襪纖纖,如今美人何在?唯有倚眺的欄杆,伴人徘徊片刻間。

  註釋

  紹熙辛亥: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

  石湖:指范成大,號石湖居士。

  垂虹:即垂虹橋,在今江蘇吳江,因橋上有亭曰垂虹,故名。

  封、禺:皆山名,在今漸江德清。梁溪:今江蘇無錫。

  還過木末:又掠過樹梢。

  老子婆娑:老夫我對著山川婆娑起舞。

  創作背景

  1196年(慶元二年)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縣西南)東詣梁溪(今無錫)張鑑別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經吳松江,沿運河至無錫,方向正與前次相反,這次又是夜過吳松江,到垂虹橋,且頂風漫步橋上,因賦此詞,後經十多天反覆修改定稿。

最近訪問